《泉州市創新金融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出臺,將分步驟實施
泉州網-泉州晚報訊 (記者王宇 通訊員林艷旭)日前,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泉州市創新金融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路線圖》提出力爭到2020年,新增銀行、保險、證券以及金融租賃、期貨、基金、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支付結算、貨幣兌換等法人機構10家以上,新增銀行、保險、證券分支機構50家以上,新增準金融機構、配套金融服務機構50家以上。
具備七大發展空間
2015年,我市金融業增加值284.1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63%;金融營業稅24億元,增長13.05%;銀行業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612.31億元和5429.1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577.68億元。擁有各類銀行業機構33家、銀行機構網點1341個,消費金融公司1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1家,保險機構71家,證券期貨經營機構71家,交易場所2家,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準金融機構162家,各類股權投資及管理企業135家。
《路線圖》指出,當前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資產證券化等改革正在加快推進,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提高直接融資等將是“十三五”期間的重點發展方向,給我市金融改革創新和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空間。
海絲先行區建設需要更便利、更靈活的投融資和跨境貿易結算制度;中小微企業面臨普惠金融需求;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市互聯網金融有很大創新空間;企業直接融資比例的可提升空間還很大;居民理財需求日益旺盛,財富管理和資產證券化業務等潛力很大;大量民間資本尚未進入金融領域,地方金融發展還有突破空間;金融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培育發展的力度還需加大。
圍繞七領域建三體系
《路線圖》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超過60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上市企業140家以上,“新三板”掛牌企業100家以上,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1000家以上;小微企業信貸覆蓋率45%以上,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比重20%以上。
圍繞產業金融、小微金融、民間金融、互聯網金融、農村普惠金融、區域資本市場、對臺對我合作金融七個方面,形成一批全國、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品牌,打造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金融資源集聚地和金融生態安全市。
《路線圖》將分步驟實施,2016—2017年,推進主要金融業態加快集聚,金融業初具規模,初步建立金融要素市場體系;2018-2019年,顯著提高金融業綜合實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格局基本確立。2020年,服務實體經濟、小微企業、草根企業的現代金融體系逐步形成,建成實體金融服務中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