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造就自貿速度
如今,廈門航空每周都有定期航班從廈門直飛荷蘭阿姆斯特丹。作為廈航去年7月開通的首條洲際航線,舒適的波音787“夢想客機”每周往返兩地三次。可乘客或許不知,這架空中巨無霸其實是“租”來的。
去年6月,建信金融租賃公司聯合廈門建行,成功運作福建自貿試驗區首例飛機經營性融資租賃業務,引進這架波音787客機境外融資額近1.4億美元。
“采用這一新模式融資成本更低,能緩解航空公司的購機壓力,還能帶動金融相關產業發展,做大區域經濟總量。”全國人大代表、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尚輪說。
去年全國兩會,車尚輪提交《鼓勵在自貿試驗區設立飛機融資租賃公司》的議案。彼時在我省,飛機融資租賃才剛起步。而截至目前,廈門片區已通過保稅融資租賃引進19架飛機,融資額達15億美元。廈門也因良好的投資環境,匯集近百家境內外知名融資租賃公司,迅速成為區域性融資租賃聚集區。
演繹“自貿速度”的遠不止融資租賃業。“‘十三五’規劃提到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這個平臺去年8月就已在福建自貿試驗區上線了。”對此,陳修茂委員頗為自豪。“現在進出口報關、報檢可一次申報、同步進行,不但效率提升50%,還節約大量人力資源和物流成本。”
福清江陰整車進口口岸首創整車進口一體化快速通關模式,最快24小時完成進口車通關放行,領先全國其他整車口岸。如今,這里已吸引88家汽車經銷企業注冊入駐。“下階段,我們要積極引進更多有實力的汽車經銷商入駐,不斷拓展汽車進出口兩個市場。”楊益民代表說。
率先對120種臺灣商品實施“源頭管理、結果采信、抽檢驗證”的快速驗放;對臺灣居民入境免簽注和簽發臺胞電子證書;設立全國首家兩岸常設仲裁機構;臺資合資旅行社獲準經營福建居民赴臺團隊游;允許臺灣居民到區內設立個體工商戶……對臺領域密集先行先試,讓臺資入閩不斷提速。截至1月底,自貿試驗區內新增臺資企業553家,占新增外資總量的60.7%。
“福建自貿試驗區,正不斷為創新兩岸合作模式探路前行。”鄭建閩委員說。
理念更新,孕育自貿潛力
去年11月,臺灣佳格集團年產20萬噸葵花籽油項目在廈門奠基。這一廈門片區投資規模最大的臺資項目,是福建自貿試驗區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政策的受益者。
“過去,投資食用油脂加工項目只允許境內外合資、大陸方控股,而負面清單向境外獨資這一項目開了綠燈。”柯希平委員說。截至目前,共有883家外資企業通過備案設立,占新設外資企業數的97%,其中,超過六成投向過去受限的新產業、新業態。
柯希平委員認為,負面清單政策不僅使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讓構建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營商的理念日益深入決策層。
在代表委員看來,管理模式的創新、對標國際投資貿易先進規則,并非簡單做“減法”。
“工商、質檢、稅務三證合一證,三號變一碼,看似簡單組合,實則需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不容易。”談及“一照一碼”改革時,長期在質監部門工作的黃維禮委員介紹,質監部門在改革過程中,不但面臨著放權,還要做大量前后期工作,包括向質檢總局申請號段、協調各部門共享數據、加快相關軟件開發、強化后期監管等。
流程上做“減法”,責任上做“加法”,最終檢驗則是市場的乘數效應。截至1月底,福建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16201戶,同比增長4.78倍。
在張兆民代表看來,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尚有空間。“現有體制機制創新只是‘窗口間’的流程再造,‘窗口內’部門之間職能的界定和優化,還有待突破。另外,相對管理和審批,政府服務是短板,推動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還大有可為。”
陳紫萱代表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對臺開放還有不小潛力,要勇于探索突破。她建議,要探索金融服務行業對臺資進一步開放,降低臺資金融準入和業務門檻。同時,應加快實施對臺服務貿易開放,打造臺灣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最佳門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