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南音訪古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6-03-18

 

蔡雅藝(右一)專注于培養南音新秀

近期,西安古箏樂師前來古城泉州,做了一個關于泉州南音樂器的溯源調查,從古代文獻記載以及現存文物分析,南音最初的編制或許不只“上四管”和“下四管”,曾有大樂隊編制;南音樂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能由于各種原因淘汰了部分樂器,進行藝術取舍

本報訊(記者吳拏云)近期,西安古箏樂師、廈門市青年古箏協會秘書長張輝來古城泉州,做了一個關于泉州南音樂器的溯源調查。他在查閱了大量古籍、文獻,并拜訪了福、泉、廈、漳多位南音樂師之后,在調查報告當中推測,南音最初的形態可能有包括古箏在內的部分樂器存在過,而這些樂器之所以現在從南音演奏的形制中消失了,是緣于歷史發展過程中南音對樂器的選擇與淘汰。

“琵琶弦索吟不盡,一聲拍板幾聲簫”。如今的泉州南音樂隊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兩種不同組合:洞管——洞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種。品管——品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種。下四管指的就是五件小打擊樂器:響盞、狗叫鐸(也稱小叫鐸)、四寶、扁鼓和雙鈴,其中扁鼓和雙鈴為替換樂器,不會同時使用,所以仍稱為下四管。

南音流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當中,其樂器又經歷過什么樣的演變呢?張輝認為,南音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龐大的樂隊編制,隨著歷史的發展,才逐漸淘汰了其中的一些樂器,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南音演奏形制。他說,南音的表現形式接近于漢魏的“相和歌”。“相和歌”之名,早期記載見于梁沈約的《宋志·樂志》:“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其特點是歌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而“相和歌”據史料記載,它的伴奏樂器在漢魏時代就至少有7種。據《唐書·樂志》載,“凡相和其器有笙、笛、節歌、琴、瑟、琵琶、箏七種”(那時南琶還沒有出現)。

南音至今仍保留著“拜郎君”這樣的傳統儀式(泉州南音尊“郎君”后蜀國主孟昶為祖師爺),張輝表示,這說明南音和后唐時期的蜀國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前蜀高祖王建墓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蜀國音樂的形制十分龐大。1942年四川省成都出土的前蜀高祖王建墓棺座上有24樂舞伎浮雕石刻,棺座上刻有樂器圖像共23件,即豎箜篌、琵琶、笙、笛、簫、篳篥(2件)、毛員鼓、正鼓、齊鼓、和鼓、答臘鼓、銅鼓、羯鼓、雞婁鼓、鼗、銅鈸、貝、箏、拍板(2件)、篪、吹葉等。其中立部伎兩件,其余為坐部伎。“如果南音源于蜀樂,那么它最初的形制也可能是大樂隊編制。”值得注意的是,王建墓石刻樂器與在泉州開元寺內雕刻的“飛天”手拿的樂器也很相近。泉州開元寺中現存的“飛天”共有兩處,一處是大雄寶殿中的24尊“妙音鳥”;另一處是甘露戒壇中的24尊“飛天樂伎”,“妙音鳥”與“飛天樂伎”被百姓統稱為“飛天”。“妙音鳥”所持為文房四寶與樂器,“飛天樂伎”手上拿的全是弦管樂器,有琵琶、洞簫、二弦、三弦、拍板、噯仔、笙和小打擊樂器等。“‘飛天’所拿樂器一應俱全,活生生就是一個樂隊編制啊。目前南音演奏所用的樂器基本上都能在‘飛天’手中找到,不由得讓人覺得這正是按照南音的演奏形制而創造出來的佛教雕刻藝術。然而‘飛天’的手中出現的云鑼、笙、笛等,當下卻在南音中鮮見,這種差別難道出于工匠們的臆造嗎?或是南音在歷史更迭中改變了自身的形制?”張輝說道。

明代福清人魏雙侯前往日本時(約在1644年),攜帶的記載明代宮廷古代歌曲音樂的《魏氏樂譜》中明確記載的伴奏樂器為笙、笛、橫簫、篳篥、小瑟、琵琶、月琴、大鼓、小鼓、檀板、云鑼等。張輝根據調查稱,這十四弦的小瑟其實就是箏。早在宋元之際十四弦箏就出現了,為南宋末年民間藝術家所創制。從《魏氏樂譜》不難看出,明末福建一帶所流行的古樂伴奏樂器與南音中使用的樂器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又多出了幾種樂器。如此一來,讓人對南音在歷史上的樂隊編制有了更多的遐想。“在南音的發展過程中,或許是由于物質條件、審美情趣、樂工傳承等因素,樂隊編制在逐漸吸納或摒棄了某些樂器后,才逐漸沉淀下來形成目前的編制形式。”張輝說。

1814年,清榮齋收集整理的弦索合奏套曲《弦索備考》,以琵琶、三弦、胡琴、箏等弦樂器為主,其中的樂曲《松青夜游》與南音的《八面金錢》幾乎完全一致,《陽關三疊》《普庵咒》雖與南音中的曲牌旋律不同,但卻是同名異曲。“這或許不是巧合,”張輝說道,“而是在南音與《弦索備考》之間搭了座橋梁,從中我們可以探知‘弦索’與‘弦管’之間有某些聯系。”

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曾說過,藝術形態在某個階段往往會產生追根溯源的需求,正是通過溯源,才讓我們得以窺見繽紛鮮活的文化樣貌。

泉州南音樂團副團長曾家陽認為,南音在歷史上其樂器肯定不只上四管、下四管。作為宮廷音樂,南音不排除曾經擁有過軋箏、篳篥等樂器,乃至一些較笨重的如編鐘、編磬,甚至大的云鑼等,但這些南音樂器在南音由北往南傳播遷徙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被逐漸淘汰了,這有一個藝術取舍的過程。

泉州市級南音傳承人、廈門大學南音研究中心主任蔡雅藝則表示,當前遺留下來的南音歷史文獻太少了,很難追溯其最初的樂器規制。但她認為,從南音的音樂需求來考量,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編制,因為南音除了追求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享受外,它還追求一種“清”,即“雅、淡”,樂隊一旦龐大了就不可能是“清”的。并且諸如古箏這樣的樂器,它會帶來一些聲部變化的東西,而這些元素在南音中并沒有出現。所以蔡雅藝從聲樂角度上分析,覺得南音在歷史中也沒有過類似古箏這樣的樂器。

張輝表示,目前泉州南音形制十分完備,南音表演沉穩含蓄、清雅高致,頗有漢唐氣象,是值得去慢慢品味的藝術瑰寶。溯源南音樂器曾經的規制,不是為了改變或創新,而是為了厘清南音發展的脈絡,洞窺南音在千年演化過程中的積累與沉淀。

來 源: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真人AV片免费在线看 |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 先锋亚洲国产AV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