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港區計生暨醫改、衛生工作會議召開,總結“十二五”期間工作開展情況,全面部署新一輪工作。近年來,該區將計生和醫改、衛生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抓好抓實,順利推進衛生計生機構改革任務,不斷完善創新服務管理,提升優質服務水平,開創新時期衛生計生工作新局面,為“五區同創”戰略目標添磚加瓦。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見真章
3月31日,泉港區政府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合作經營的方式進行聯合辦醫,雙方將采用“互聯網+醫療”,開展遠程會診,建設醫聯體統一的影像平臺和預約平臺,實現省級醫療資源下沉。
醫療聯合體建設的推進只是該區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該區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455種目錄和臨時用藥政策,堅持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實行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統一零差率銷售“三統一”政策,基本藥物配送到位率達100%。此外,在村衛生所推行藥品零差率后,該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增長15.33%,次均門診費用和次均住院費用均大幅度下降。
新農合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大力推進總額預付方式改革,建立大病補助政策,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達22類。2016年,全區共有33.71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99%,統籌基金共1.78億元,籌資標準人均530元,城鄉居民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10元,逐年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
醫療服務水平提升 惠民生
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改善衛生基礎條件。五年來,泉港區累計投入項目資金5540萬元、自籌資金1000萬元,新(改、擴)建業務用房20397平方米,用以緩解醫院業務用房緊張問題。同濟醫院、同仁醫院等5所民營醫療機構的先后掛牌成立,為該區新增床位344張,全區所有行政村衛生所均已完成標準化建設。
群眾滿意才是檢驗醫療就醫環境的試金石。泉港在全省首推“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持續開展“擦亮醫療窗口服務”,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推行優質護理服務,簡便就醫程序,推行預約診療等便民惠民措施,切實改善群眾的就醫環境。該區積極開展“醫療質量管理年”、“三好一滿意”、“醫療質量萬里行”和“我把病人當親人”等活動,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
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也保障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泉港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40元,建檔立卡,為全區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32.67萬份,建檔率達95%,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作為公共服務產品的理念,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6%,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86.48%,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計生利益導向優化 促滿意
泉港十分重視支持計生家庭的發展,特別是精準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生家庭。五年來全區共發放計生獎勵扶助資金424萬元,惠及1306人次;關愛女孩“五項工程”投入1969萬余元,惠及97637人次。同時,利益導向機制不斷得到優化,《泉港區計劃生育戶醫療救助實施方案》施行以來,共發放醫療救助金250萬余元。
今后,泉港將繼續落實計生“十關愛”利益導向機制,推動計生家庭的優撫從經濟補助向發展生產、精神慰藉、醫療服務、養老健康等方面拓展,不斷完善計生利益導向機制。
計生協會是計生工作隊伍的生力軍。該區各級計生協會立足服務,區計生協會獲“全省四聯創先進單位”,后龍、山腰、峰尾、界山和前黃五個鎮獲得“市級先進鎮計生協會”,前黃鎮鳳陽村、南埔鎮天竺村、界山鎮東張村摘得“全國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榮譽稱號。此外,多項計生優秀作品在國家和省市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水彩畫《母勤苗壯》獲得中國計生協會第二屆會員藝術作品特等獎,《轱轆的青春》獲得中國計生協會青春健康微作品優秀獎。
(劉澤陽 莊國輝 莊碧清 鐘志海)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