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安市針對貧困村存在的基礎設施落后、集體經濟薄弱、群眾觀念思想保守等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農村與農村、企業與農村、銀行與農村、高校與農村四個領域之間結對共建幫扶活動,引導資金、信息、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向貧困村加速流動,促進貧困村加快發展。據統計,2014年以來,南安全市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9088人,完成造福工程扶貧搬遷2300人,貧困地區水電路建設全面提速,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夯實基礎明思路
“村村共建”促發展
5月3日上午,在南安英都鎮紫山村,霞溪村黨委班子正與紫山村黨支部班子討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事項,面對山區發展思路的迷茫,霞溪村讓紫山村黨支部班子慢慢改變著舊有的觀念。這已經是今年兩村第3次集體交流了。
南安在強化組織建設上多措并舉,由先進村主持召開兩村“兩委”班子成員交流座談會,幫助貧困村干部更新觀念、啟發思維,指導貧困村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提升貧困村黨建工作水平;選派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到先進村掛職鍛煉學習。
近年來,南安采取“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共建模式,著力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增收等方面下工夫,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組織貧困村結合實際,策劃落實1—2個增收項目,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增強貧困村自我“造血”功能。摸清貧困群眾底子,分析致貧原因,針對實際開展脫貧工程,使其盡快脫貧致富。據統計,該市共有12個先進村與貧困村結對,聯合召開班子成員交流會、村情分析探討會20余場,幫助完善村務制度35項;幫助落實村財增收項目21個,農民增收項目19個,轉移農村勞動力1700多人,幫扶困難群眾76戶。
善借外力增后勁
“企村共建”促發展
邊遠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劣勢怎么破解?南安獨辟蹊徑,瞄準特色產業聯辦。向陽鄉馬跡村地處偏遠,信息相對閉塞,幾年前,在南安市的引導下通過與慢山莊唯慢公司開展結對合作,流轉土地300多畝建成特色農產品基地,種植原生態紫薯、甜玉米、紅皮花生、高山淮山等10多種特色農產品。該村有效提高土地收益,促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加20%達10800元。
面對人均收入較低、貧困面較大、基礎設施較薄弱的貧困村,南安積極引導企業與之開展“企村結對”精準扶貧行動,助力貧困村發展。開展產品銷路聯拓,引導龍頭企業黨組織和異地商會黨組織回饋家鄉參與“消費扶貧”,通過簽訂幫扶協議,帶動農戶產品拓銷路、促增收。目前,全市共有108家企業黨組織、12個異地商會黨組織與36個貧困村黨組織進行結對共建,與轄區內的320多戶貧困戶簽訂協議。此外,南安還依托蘭田村“世紀之村”電子平臺展開聯建,與15個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
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南安召開百家商會精準扶貧行動動員會,號召500萬海內外南安人凝心聚力,不讓一個貧困人口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會上,101家商(協)會與103個村結對幫扶,為1801戶4445人貧困人口帶去了脫貧奔小康的福音,南安“企村結對”精準扶貧開啟了新的篇章。
創新模式解難題
“銀村共建”促發展
3月3日,蓉中村村民李文中正在村委會蓉中惠農金融合作有限公司柜臺辦理一筆用于飼養雞仔的2萬元到期還款的貸款。去年,因為家庭變故,有著飼養雞仔技能的李文中致貧,村里為他提供了融資扶持,讓他脫貧,今年,他打算再次增加借貸額度,為擴大雞仔養殖規模做準備。依托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南安探索建立“銀行+融資平臺+企業+農戶”精準扶貧新模式,為從事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養業、來料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等產業的貧困戶提供融資扶持,讓金融為扶貧開發“造血”。
近年來,南安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工作,發揮金融機構在品牌、資金、資源等方面優勢,引導該市13家銀行和25個村結對共建,全面推行“扶貧小額信貸行動計劃”,為貧困村提供精準金融幫扶。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小額貼息貸款860多戶2500多萬元,特別是有372個貧困計生家庭通過小額貼息貸款發展生產項目,實現脫貧致富。同時,鼓勵銀行進一步優化貧困戶貸款審批流程,開辟綠色通道,注重服務支農,推動金融扶貧工作的高效、批量及標準化開展。
發揮優勢抓培訓
“校村共建”促發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南安深知在強化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上,知識是一把致富的金鑰匙。
近年來,南安積極發揮教育資源優勢,以黨員干部培訓、務工農民培訓、教師對口幫扶等措施,扎實推進貧困村定點精準扶貧工作。通過對共建村黨員開展教育培訓、選送村“兩委”班子成員外出學習考察等方式,進一步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南安5所職業技術學校累計組織20個結對貧困村的126名村干部到發展集體經濟先進村參觀考察,選派100名村干部和村級后備干部參加學歷教育。同時,由學校定期聯系共建村開展種養殖、電焊工、計算機等專業技能培訓,注重務工農民培訓,提高群眾脫貧致富技能。2015年,20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一年增加4900多元。此外,針對貧困村基礎教育薄弱、學生因貧失學等情況,突出教育對口幫扶,增強貧困村師資力量。去年來,先后免費培訓20個貧困村中小學教師112人次,動員社會力量愛心資助80萬元,幫助解決95名貧困小學生“上學難”問題和教學設備“陳舊老化”問題。 (陳鑫煒 林志東 洪詩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