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福建省回歸使用全國卷,考生迎來新的挑戰。與往年的福建卷相比,全國卷的難易程度如何?側重考察哪些知識點?這不僅是本屆考生關注的,也為以后高考考生提供參考。為了避免影響考生,本報特等到考試全部結束后,再請我市各校一線名師,結合考生感受,解讀今年高考的各科試卷。老師們大多認為,全國卷的命題仍是學生“熟悉的味道”,體現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語文 平穩過渡 關注傳統
□江小飛(培元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題型穩定,毫無突兀感,無論是閱讀、表達運用還是具體題目的設問形式,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復習備考思路,這正是全國卷的特點,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發揮,也能體現高考改革的連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試題圍繞“一點四面”,釋放了一個信號:語文學習要關注傳統,關注時代,關注人性。試卷從甲骨文到陳忠實,從六地三吳到中華文化體驗,融合傳統與現實,注重綜合與開發,突出考查閱讀和表達能力,尤其是在成語運用、語言連貫等題型上,要求學生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注重情境,合理作答,符合新課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理念,有助于語文核心素養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黃良海(安溪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高考語文命題平穩中有變化,重視傳統文化考查。說“穩”是因為它保持了近幾年試卷的基本特點,相對穩定。全卷分為六大板塊,保持卷面結構的穩定;按《考試大綱》的要求設置考點,考查重點相對穩定;試卷穩中有“老韻”,因為它所摘選的內容里,傳統文化占了相當的比例。
現代文閱讀選自《近百年來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主要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及推斷;文言文閱讀選自《宋史·曾公亮傳》,考查重點仍是斷句、文學文化實詞、文意理解分析和句子翻譯;詩歌閱讀選自李白的《金陵望漢江》,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兩個方面進行考查;名篇名句選自《勸學》、《出師表》和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都是比較常見的。文學類文本閱讀是李銳的《鋤》,重點考查作品藝術特色的鑒賞、思想內容的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鑒賞及人文精神的探究。實用類文本摘編陳忠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和李清霞的《陳忠實年表》,重點考查內容的概括與分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語言文字運用突出對成語、病句、語言表達連貫、框架圖解讀等傳統考點的考查。 (本報記者 曾聰虹)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