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綜
物理 綜合運用 考查全面
□卓美源(南安第一中學高三物理備課組長、南安市學科帶頭人)
高考物理試卷體現了高中新課程的鮮明特色,結構穩定,無偏題、怪題,兼顧知識的覆蓋面,重點考查主干知識,呈現“求穩、求新”的特點。與去年相比,試題難度有所下降。
試題將新課程理念、深刻的物理思想和靈活的物理方法有效地融入試題,特別對考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有較高要求。選擇題16題、17題、實驗題22題第二問等試題創設了較新的問題情境,對于平常訓練的常規已知條件變為未知求解,考查考生靈活應用所學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解決新的物理問題的能力,選擇題20題、計算題25題對考生的學科思想、學科思維和物理建模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李建斌(泉州現代中學高中物理組教研組長)
高考理綜物理科全國卷試題,除第18題單選改多選外,在內容、題型和賦分比例方面與以往新課標Ⅰ卷基本相同,與往年福建卷有較大差異。
選擇題8道,4單4多,4力4電,分別考查電容器、質譜儀、變壓器、同步衛星、牛頓運動定律、共點力平衡、靜電場、追及與相遇問題。試題能夠充分考查學生對物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知識覆蓋面廣,以基礎題和中等題為主。實驗題2道,力小電大,第22題考察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通過反向考查,舊題考出新意。第25題為壓軸題,重點考查功能關系和平拋運動,物理過程復雜,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要求高。 (本報記者 陳麗萍)
物理:常規題比重較大 側重對模型的變通
□泉州七中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 詹茉莉
物理試題的考查形式跟以往新課標考查形式基本相同,8道選擇題,第18題是多選,很多考生可能沒有注意到而造成失分;2道實驗題,第23題難度較大;2道計算題,考查學生用能量觀點解決與彈簧結合的多過程運動;選修部分仍是一道選擇題和一道計算題,但今年選修3-5部分明顯比3-3和3-4難度大。總體難度適中,考查到的基礎知識不是直接呈現而是通過變形考查,考查學生對物理模型的變通能力。 (麥彬彬)
化學 突出基礎 層次分明
□張少雄(惠安一中高三化學老師)
今年的全國卷化學試題相當平和,突出基礎的考查,物質反應轉化的考查分量略有提高。
形式上的題數、題序、題型、賦分等保持不變。考查的內容也與往年基本一致,不回避熱點。七道選擇題多為常規的基礎題,較為直接地考查中學化學的重點知識,有一定的覆蓋面和綜合度但不深入。非選擇題仍為“材料在外,答案在內”的命題手法,以課外的生活、生產、科研等實際問題為素材,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主干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所選的材料并不很新,大多是學生在平時的練習——甚至在省市質檢中曾接觸過的;計算考查點的確不少,但較為常規直接、不繁不難。考生普遍感覺熟悉、難度不大,基礎扎實、考慮細致的考生應能考出好成績。
□戴毅娟(晉江子江中學高三化學備課組長)
此次化學試卷難度適中,層次分明,基本涵蓋了《考試說明》中的所有熱點和重點。
試卷側重以元素化合物為載體進行考查,例如選擇題的第13題以氯元素為載體,考法較新穎,大題26題以氮元素為載體,考查實驗儀器的選擇和連接順序,27題以鉻元素為載體進行考查,側重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氫氧化鋁的兩性遷移到氫氧化鉻)、從圖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8題以氯元素為載體進行考查,最后一空有效氯含量考查考生提取題目信息進行解題的能力。 (本報記者 陳麗萍)
化學:考查方式與往年相似 試卷區分度較大
□培元中學化學教研組組長 張新勇
選擇題突出對有機化學內容的考查,考查難度與必修《化學2》的教學要求一致,考查方式與往年福建卷的拼湊式相同,低于考前預期;三個必考非選擇題,考查方式學生比較熟悉,但是計算比重大幅提升。突出考查方程式(特別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書寫,在考查學生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提升知識遷移能力。選考有機化學題最后一空、選考物構題最后兩空難度較大,區分度較大。(麥彬彬)
生物 注意表述 活學活用
□張素華(晉江養正中學高中生物教師、中學一級教師)
客觀地說,今年生物試題在遵循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情況下重視基礎,突出對主干知識、基本概念及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且綜合性強,無偏題和怪題,均為核心知識點。
整份試卷圖表只有兩幅,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著重考查學生對文字處理、總結的能力。對于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仍然較強。相比往年還是有明顯變化,一是今年各模塊分值分布變動較大,相應的考點也有所變化。二是考生最不適應的是今年考題空格少、分值大,對考生表述能力要求高,對于習慣用詞或短語來答題的同學,短時間內在頭腦中理清邏輯關系并組織語言,用完整的句子答題有一定難度,因而容易丟分。
□吳幼梅(泉州十五中高三生物備課組組長)
劉志娥(泉州十五中生物教研組長)
2016年生物試題難度較以往的福建卷有所提高。試卷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運用這些知識處理新問題的能力。
試題也凸顯對科學探究能力、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的考查。大部分試題是在新穎的素材背景中展開設問,要求考生能夠有效地調動已有知識對這些問題展開推理、判斷、分析、綜合等思維過程,并對相關問題作出回答。同時試題也側重對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綜合運用能力和語言文字的描述和表達能力的考查。 (本報記者 陳士奇)
生物:試題有創新性 學生普遍反映不好答
□泉州實驗中學高三生物備課組長 陳鳳純
生物試題總體難度設置合理,沒有偏與怪,但又有創新性,很重視實驗與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學生對題目都有陌生感,但是答案的落點又是較熟悉的知識,能夠體現出公平性與選拔性。今年的生物試題學生普遍反映不好答,但又不是真難,有較大的創新,需要學生有扎實的基礎、較好的實驗與探究能力。 (李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