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端午 市區筍江
中斷80年 “扒龍船”再現江湖
昨日中午,中斷80多年的“筍江扒龍船”再現筍江,引來許多群眾前來觀看。
鯉城區筍江橋頭觀音寺彩旗飄飄,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許多群眾聚集在筍江兩岸等待觀看“扒龍船”民俗活動。14時30分,“扒龍船”正式開始。在筍江橋頭觀音寺旁邊的一個渡口上,兩艘龍舟左右并排著,由觀音寺法師和100多歲的黃大頭大爺共同進行敬船儀式,之后龍舟下水。
“中斷80來年了,今年端午節再次下水賽龍舟。”鯉城區龍舟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友強告訴記者,以前江邊幾乎村村都有一支龍舟隊,每到端午佳節都會到筍江賽龍舟,有數百年歷史了。有數十支龍舟隊,當中只有一支母龍舟,其他的為公龍舟,母龍舟行在最前面,后面一群公龍舟競相追逐,非常熱鬧。
據介紹,“扒龍船”,古稱“競渡”,又名賽龍舟,由多人坐在形狀如蛟龍的長舟上集體劃槳,多船相互競賽。競渡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儀式。在賽龍船前,浮橋龍船隊必須舉行請龍、祭神等一些民俗儀式。為復古傳統,此次還請來“筍江扒龍船”鼻祖——100多歲的黃大頭大爺坐鎮“指揮”。
浮橋龍船隊第二代傳人黃大頭回憶,“扒龍船”結束后要將船收藏好,待來年比賽時再抬出來。來年“扒龍船”前把船抬出叫“請龍”,請龍儀式十分隆重,由長者帶領眾龍舟隊員,上香、祭拜、三鞠躬。禮畢,給龍船進行修整、上漆,龍頭重新上色等。“請龍”時村里要設宴請客,請戲班來搭臺唱戲。這構成了一種特定的民俗,并演繹成獨特的龍船文化。
據介紹,今年年初,“扒龍船”習俗(筍江)入選了泉州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此鯉城區成立了龍舟文化促進會,并制定五年發展規劃。接下來,將建立傳承人梯隊、舉辦劃龍舟技藝培訓班等,組織龍舟文化交流,并開展龍舟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熟悉龍舟習俗并能參與傳承保護。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