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醫生:福建醫大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專家 林志金
端午臨近,粽葉飄香。蛋黃粽、肉粽、豆沙粽……各種口味的粽子確實引人垂涎。不過,好吃的粽子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胃腸道疾病的人要慎吃。昨日記者從多家醫院了解到,每年端午節前后,因為貪吃粽子而誘發胃炎、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并不少見。對此,福醫大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提醒市民,粽子不易消化,吃起來要適量,而本身有胃腸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膽囊炎的患者更應該注意,盡量少吃或不吃。
心血管病、胃腸道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每年端午節都會接到這樣的患者。”林志金醫生說,端午前后醫院收治的胃腸道疾病患者中,因為吃粽子而誘發疾病的不在少數。什么樣的人應該少吃或者不吃粽子?林醫生介紹說,心血管病、消化功能不全的胃腸道病患,最應該注意。除此之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膽囊炎的病人,也應該多忌口。“最好飯后吃,粽子控制在半個至一個的量”。
林醫生告訴記者,在泉州,很多市民都喜好吃肉粽。肉粽所含的脂肪較多,吃起來很油膩。高血壓、高血脂、冠心患者若吃多了,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的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林醫生說,過多食用粽子還會因傷脾胃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癥狀,所以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都不可貪吃。此外,有膽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要盡量少吃粽子,而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患者如果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即便是脾胃功能強健者,也要少食多餐。
早餐及晚上八點后不宜吃粽子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節前后不少市民都喜歡拿粽子當早餐吃,個別酷愛粽子的市民甚至放棄正餐,頓頓吃粽子。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消化,還會傷害胃部。林醫生說,食物消化從胃到腸至少需要停留6個小時,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時間則更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患者發病。另外,臨睡前絕對不能把粽子當夜宵,容易消化不良,從而影響睡眠。林醫生提醒說,晚上八點后,盡量不吃粽子。
“不少家庭的粽子短時間內吃不完,會放置好幾天再吃。”林醫生說,這會造成粽子內細菌生長,所以粽子不能長時間放冰箱,最好在3天內就吃完,且吃前一定要徹底加熱,否則容易誘發腸胃病。
喝茶助消食 吃粽子可搭配果蔬
如何健康地吃粽子?林醫生建議市民,首先粽子包好后,一定要煮熟蒸透。由于粽子不好消化,吃的過程中可以喝點茶,比如鐵觀音、普洱、綠茶等,以此幫助吞咽和消食。同時,建議粽子要吃得清淡一點,每次吃可選擇小的迷你粽子。
許多人會因吃多了粽子而腸胃不適,林醫生建議吃粽子時多搭配些涼拌青菜、沙拉、蔬菜清腸,最好還能搭配水果,可降低不適癥的發病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