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家具,人工制作時間長,泉港有家櫥柜公司引進數控設備,7人一天可生產十幾套衣柜;生產果凍的天線寶寶企業,研發一套自動智能化的食品流體生產線后,產品日產量由原先的50噸增至200噸,工序操作人員由原來的90人減少至10人……
在泉港區,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智能制造,提高了生產效率,驗證了科技的無限魅力。按照《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泉港區一步一個腳印,激活創新主體,改善創新環境,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你追我趕 創新遍地開花
“假如一個油罐里有1000噸油脂待清洗,用舊設備的清洗原理,得用3000噸的油去沖洗。現在這套系統可先將油脂壓干提取出來,再用防爆的噴頭沖洗,至少可省2000噸油。”日前,福建省迅達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泉生,將去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獎的聯合式油罐節能清洗設備做了改進,效益明顯。
據了解,迅達公司負責承包石油化工公司的石化管、罐等機械設備清洗。為提效節能,王泉生和團隊這些年潛心研究,終于研發了這套帶有多個專利發明的油罐節能清洗設備。該設備近期升級后,清洗流程更簡單、運行效率更高。
技術創新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更讓高新科技公司得到跨越式的發展。去年以來,以科技興業的泉港本益科技,牽手科研機構研發全自動的石英石大板生產線。這套深加工數控設備能最大化利用石英石,邊角料亦能加工成石茶盤、石手鐲等。隨著該設備的研發生產,今后該公司不僅賣高端的石英石材板產品,還將銷售石英石深加工數控設備,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大力扶持 營造濃厚氛圍
誰抓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誰就能占領先機,獲得優勢,贏得未來。近年來,泉港區不斷完善創新服務,當好“服務員”,為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釋放政策“紅利”,大力扶持企業創新發展。該區先后出臺并實施《自主創新獎勵規定》、《自主知識產權獎勵規定》、新材料高新園區規劃、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支持引進高層次人才等多項鼓勵創新政策,重點從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稅收激勵等方面,加大對入駐該區的高新企業在信息、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投入上的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泉港區逐步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競爭實力雄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群體。近年來,泉港“科技小巨人”不斷涌現,其中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2家、區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6家,2014年、2015年兩年共組織實施區級科技小巨人重大專項項目14項。目前全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7家,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7個,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20個,企業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泉港依托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科研實驗中心、技術創新孵化基地等科研資源,以聯合開展項目科研、定向人才培養、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等多種形式,助推企業高層次人才成才,并不斷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制,營造人才快速成長的優良環境,一批技術“尖子”榮獲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市十大科技產業領軍人才等榮譽。
從小抓起 深植創新因子
今年5月,在泉港區美發中學落地的3D打印教室及3D科普教育實踐基地,讓同學們“腦洞”大開,掀起了科普知識熱潮。近日,在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實驗室,也有一批嶄新的3D打印機擺上展廳,助力泉港區青少年校外科普實踐活動。
“3D打印是一種新型的制造技術,今后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運用將十分普遍。”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登龍認為,“智造”理念要從小熏陶,從青少年抓起。為此,該院運用自身雄厚的師資,開設青少年校外科普基地,讓師生、青少年零距離感受前沿科技,深植創新因子。
青少年是未來“智造”的新生力量,泉港區十分重視年輕一代的科學素養培育。該區每年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大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近期,泉港區科協、教育局聯合舉辦“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為期8個月,活動以“體驗科學”為主題,館內設置24個科普展模塊,為青少年零距離接觸科學、體驗科學、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搭建平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