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沿海541公里的海岸線,水下遺產的發現還很少,水下有什么‘家底’也不是很清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如是說。為了搜尋泉州海絲文化的瑰寶,2016泉州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昨日正式啟動。
此次活動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統一協調的基礎上,以福建省水下考古隊員為主、抽調全國其他地區水下考古專家和水下考古隊員35人,組建了2016泉州水下考古重點調查工作隊,開展泉州海域水下重點調査工作。
啟動儀式后,全體調查隊員將在今后45天里,攜帶專業的聲吶探測設備,對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及周圍海域,541公里海岸線上的47處水下文化遺產可疑點,進行重點調查。今起,率先對深滬灣海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
為什么要水下考古?
3年陸地調查 發現47處古沉船疑點
“在這次泉州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開始之前,2012年泉州就已經進行了541公里的陸地調查,共發現47處古沉船可疑點。”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說,這次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是配合海絲申遺的重要活動。
泉州市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紅興回憶道,為了做好泉州水下考古的前期調查工作,2012年5月18日,泉州水下考古陸地調查工作正式啟動。他帶著隊員們走訪了晉江、南安、石獅、惠安、泉港等地,35個鎮184個村,歷時三年,累計訪問了漁民、船長、村民、海軍等750多人,才有了現在的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陸地調查報告《泉州海洋文化調查概況》。
在這次系統的陸地調查中,共發現古代沉船疑點和文物點共47處。每一個疑點,調查隊都經過詳細的調查和論證,標出了較詳細的位置,以及沉船所處海域的水文特征。“還搜集到了清代、民國至近代的航海針簿、海圖等資料7部。”張紅興說,這次陸地調查,基本摸清了泉州水下文化遺產情況。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