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越南、緬甸市場上中國制造的鞋服銷售情況如何?當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礦產開發上有什么限制政策?泉州企業想到當地投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日前,由泉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泉州市APEC商務協會共同牽頭發起的“泉企對外投資”專題論壇吸引了泉州商界的各路精英,其中不乏傳統制造業及物流、金融、農業、電商領域的創業者。“雖然此前尚沒有對外投資經驗,但還是很希望可以借此機會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環境。”泉州閩運興物流負責人李德苗說。 □本報記者王宇靜 通訊員涂德基 文/圖
既能消化過剩產能 又能避免同質化競爭
向外投資與發展,不但可以有效消化過剩產能,更可以避免國內同質化競爭。“有能力的企業向外擴張的同時,也為同行在國內留下了空間。”當天到場的業界人士說,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就有向外發展的貿易基因。目前絕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也都敞開大門,歡迎全球的投資者幫助他們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近年來泉州不少企業都已經有實際對外投資建廠甚至引入外籍員工的發展行為。這名人士稱,在此過程中提前的學習與了解十分重要,不同國家甚至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都有一定的差異性,“跨出去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謹慎相當重要。”他說。
“像耐克等國際品牌的產品如今也大多來源于越南等工廠。”業界人士提及,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泉企更應該踩準“一帶一路”政策,進一步創造轉型升級的機會。順美集團的相關負責人提及,此次里約奧運會上陶瓷制品吉祥物就是出自他們企業。 “因為處于生產的最底層,利潤并不高,這也是我們積極尋求對外投資的原因。”該負責人說,泉州陶瓷、鞋服、石材等產業都擁有很強的加工制造能力,但目前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受到沖擊,與其被替代倒不如積極走出去。企業畢竟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方能維持良性發展。在這一層面上,業界十分認可政府及相關部門給予的良性引導。一部分處于價值鏈低端的企業轉移出去后,也為更合理的生產結構重組留出了空間,同時也可以創造、尋找更多升級機會。
合作可避免水土不服 還能降低風險收獲助力
“大家可能不知道,現在越南最大的紡織企業來自中國,系中國的天虹紡織集團。”東南亞外貿行家沈郁峰長期擔任海外營運主管職務,與在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投資的中國企業有深入的接觸。他提及,隨著關稅的降低,中國企業粗放型產能無可避免要向外轉移,從成本投入上分析,東南亞國家將是首選,“上述國家對鞋服、建材等產品的消費需求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跨國投資的最大風險莫過于對當地政策的不了解。據此,沈郁峰有兩點建議,首先建議泉企以并購或參股的方式與當地企業進行密切合作,“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土不服’。”他舉例,越南當地對于紡織印染的排放要求趨嚴,當下若想在當地建廠肯定要爭取入駐已有的工業園區,可是當地園區空閑的空間并不多,與當地原有的入駐企業合作無疑是最節能減排的方式。另外,通過與當地經銷商或者企業的合作,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嫁資金風險,“還能更加容易地獲取當地銀行的貸款支持,避免占用企業大量的資金。”他說。第二個建議是希望企業主要親自走出國門,到想投資的國家走一走,如此才能更直接地了解當地市場的需求痛點。
“除了東南亞國家之外,日本無疑也是不可忽視的投資區域。”西村朝日律師事務所(東京)外國法合伙人張翠萍說,近年從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國家排名上來看,日本排在最后,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日本有不少二、三線優質品牌資源,這些品牌在當地市場的銷售沒有多少上漲的空間,可是對于中國市場卻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中國企業的經濟實力可以很好地彌補日本本土企業在這方面的不足,精準地尋求同優質二、三線品牌的合作是相當有發展前景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