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姓視角談變化 生活濃厚更加真實
■康黎英 市人大代表、伍堡社區居委會書記
“以百姓視角,講述泉州五年來的變化,更具有真實性。”伍堡社區書記康黎英表示,早報這組黨代會報道很接地氣,“希望媒體能多傳遞些正能量,做好輿論引導和監督工作。”
說起對泉州未來五年的希冀,康黎英打開了話匣子:“要加強建設旅游強市,只有練好‘內功',才能更好地對外宣傳,才不會讓來泉州的人失望;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投入美麗鄉村的建設,只有生態好、環境好,才能讓人打從心底里欣賞泉州;加大投入公租房,讓來泉務工人員減輕壓力、心情愉悅,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加大扶持鄉鎮、社區衛生院,讓大醫院的好醫生輪班到鄉鎮、社區衛生院,實現患者分流,大醫院的設備升級后可將一些原有的設備轉給鄉鎮、社區醫院,有利于提升鄉鎮、社區衛生院的配套。”
同時,她還建議,實行二孩政策后,應該更關注幼兒園建設,目前市區有些幼兒園配套設施老舊,可利用市區閑置的國有資產廠房,劃片區辦幼兒園。
期待未來美好生活 更為實在更接地氣
■陳篤恒 市政協委員
說起早報喜迎黨代會“五福”、“五子”專題報道,陳篤恒連連稱贊。他說,過去五年,泉州不論在經濟社會領域,還是科教文衛等民生方面,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黃人”引來叫好聲一大片,公交減免空調費、班次加密、線網更優化,縣縣有高速,城市軌道交通也已提上日程;三大學園投入使用、多個新區有公辦醫院……早報整組報道圍繞這些民生成就,做了全面回顧,讓市民重溫這些變化帶來的幸福感。
“對未來,當然是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想有更實在、更接地氣的變化。”他坦言,路通否、燈亮不、讀書是否方便、就醫還難嗎?這些問題,看似瑣碎,卻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陳篤恒說,近年來中心市區新建了不少學校、醫院,但在一些鄉鎮,好的學校、醫院仍較欠缺,這會讓更多人想往中心市區跑,一方面加重中心城區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讓基層教育、醫療事業的發展更難。
為此他期待,今后的投入應向基層更多傾斜。另外,他還提出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中、中心市區公交票價一元制、老百姓能從古城保護中受益、低收入人群有更多保障等新希望。
古今結合融會貫通 要講好“泉州故事”
■陳翔 泉州新階聯會長
“早報這次關于黨代會的這組報道,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肯定能夠觸動大家。”陳翔說,“五福”和“五子”的報道框架很有意思,將政府這幾年做的和老百姓關心的都呈現出來了。
“豐海路的開通,將城東和市區連接成一線;田安大橋的建設,把晉江與市區聯系得更加緊密。”他表示,這些年泉州在城市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對于未來五年,他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繼續促進和推進古城保護。“應該將古城文化與閩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今結合,融會貫通,才能涅槃重生!”
用文化拉動經濟,培養一批本土的專業的導游,整合旅游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將“泉州故事”講給外來人聽……在古城保護和開發上,陳翔提出了一些建議:“大家都說泉州文化底蘊很深,可是卻往往說不出‘深'在哪里。故事是要講出來的,要把偶爾才出現的‘轟動效應’發展成一種‘長期效應’,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產業,才能讓當地老百姓從中受益。”
市民聲音
一個期待:加強宣傳正能量 讓文明泉州走得更遠
“把泉州越來越多的好聲音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是個好事。”早報忠實讀者陳建國,仔仔細細閱讀了早報精心推出的兩組系列報道后,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稱贊這是接地氣的報道,更是宣傳泉州這座文明城市的成功報道。
陳建國說,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值得讓人期待。生活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陳建國期待今后五年,可以有更多人知道泉州、了解泉州、愛上泉州。“希望咱們泉州文化可以走到更遠的地方。”陳建國認為,創建文明城市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讓更多人知道泉州人的善良、正直、文明和內涵,“同時也需要多方渠道加強宣傳,弘揚正能量。”
一個祝愿:發展更上一層樓 讓百姓吃得更放心
市民林里楠認為,在過去五年里,泉州在各方面的發展建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何能讓老百姓對五年前和五年后有一個清楚的比較,需要一個歸納總結。“這一點早報做得很棒,用通俗的語言、典型的故事,讓大家感同身受,直觀地看懂了這五年里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非常期待在未來五年、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能看到家鄉不斷發展,更上一層樓。”林里楠說,“民以食為天”,他最希望未來在食品安全監督方面,政府可以做得更好,讓食品更加綠色環保,讓老百姓吃得放心,讓孩子們吃得健康。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