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心區行人過街立體設施布局規劃》修編成果公示
泉州網7月26日訊(記者李波玲)日前,泉州市城鄉規劃局公示了近階段修編后的《泉州市中心區行人過街立體設施布局規劃》,回顧及總結上一輪規劃內容,對各片區主要道路行人過街立體設施布局規劃、改善和實施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已建成14座人行天橋和19座人行地道
據悉,為了應對快速增長的機動車交通流,緩解日益嚴重的人車沖突,2007年市規劃局委托相關單位聯合編制規劃方案,針對當時人車沖突嚴重的主要區域進行行人過街立體設施的布局研究,研究范圍是泉州市中心城區(內環路以內,含內環路)及324國道、安吉路、南環路、泉秀東街、東海大街等五條外圍城區干道;當時規劃共布局行人過街立交設施48處,其中人行天橋為33座,地道為15座。
在上一輪規劃的指導下,泉州市完成了14座人行天橋和19座人行地道的建設,有效緩解了若干處人車沖突較為嚴重的節點,既保證行人過街的安全便捷性,又增強相關道路的通行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整體仍有一些不足。而本次公示的專項規劃屬于修編工作,主要是研究主干路以上級別道路沿線過街設施布局,同時把特殊地段如學校、醫院等過街設施也納入研究范圍,進行合理規劃,以實現“人車分流”,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近幾年布局226處行人過街立交設施
經過修編之后,現有方案建議近幾年布局行人過街立交設施共226處,其中中心東片區34處、古城區3處、西湖片區5處、東海組團36處、城東片區26處、北峰片區29處、豐州片區10處、萬安雙陽片區22處、江南新區22處、江濱商務區9處、清濛園區9處等。立交形式需根據選型原則進一步深入明確,其中大部分行人立交應同步考慮非機動車過街需求,并配套人行立交建設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合理調整公交站點等。
根據修編成果,立足泉州市的實際情況及城市發展目標,近期擬規劃建設40座行人過街立體設施,其中3座結合泉秀東街拓改建設,3座結合水線建設,2座結合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建設,13座結合有軌電車項目建設,其余19座獨立立項建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