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為魂 勾勒大美泉州
泉州網9月11日訊 (記者林銘珊 通訊員鄭麗萍 黃玉嬌)泉州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千年前,先賢留元剛興水利而控水患,修建了洛陽江上的留公陂,至今仍福澤百姓。而現在,一個“法制化、社會化、信息化”的泉州版“河長制”走上時代舞臺,有力地推進泉州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和“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泉州建設,為更好更快地打造萬億經濟強市注入綠色動力。
先行先試 綜合治水孕育河長制萌芽
泉州對河長制的探索由來已久。“長期以來,針對水資源水環境管理保護存在的跨區域、跨部門、跨流域、多層級等復雜問題,我市狠下功夫,在綜合治水之路上奮力前行,孕育了襁褓中的河長制。”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2009年,泉州就全面實行水資源紅黃藍動態分區管理,為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同時,創建上下游補償機制,晉江、洛陽江下游地區由原先籌資2000萬元到2014年開始每年籌資3億元補償上游水資源保護工作,引導帶動“兩江”流域地區投入資金150多億元,實施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項目1200多個,并打造了晉江九十九溪、惠安黃塘溪等流域綜合整治精品工程。永春縣黨政主官掛帥,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實行“治污水、防洪水、涵養水、凈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打造了桃溪流域的清明上河圖,開創了福建省綜合治水先河。在此基礎上,泉州市策劃實施山美水庫流域生態保護試點項目,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支持的15個湖泊之一,流域內的南安市、永春縣、德化縣同步開展生態保護項目,泉州人民的“大水缸”水質穩步提升。
迅速行動 黨政同責推動河長制全面實施
今年3月1日以來,泉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戰略部署,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建立聯合會商、聯合整治、聯合監測、聯合執法等機制,形成“河長牽頭、部門聯動、分級管理、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全市上下一心,高位推動河長制全面實施。市委書記擔任總督察,市長擔任市級河長,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兼流域河長,縣、鄉兩級分別設立河長,村級設河道專管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多次深入一線督察調研,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督促落實。全市168名區域河長、267名流域河長、1667名河道專管員到位履職,并重點在“法制化、社會化、信息化”上創新突破,確保河長制落地生根。
嚴格執法履職,著力在河長“法制化”上求突破。建立“河長辦與檢察院”聯合執法監督機制,設立派駐河長辦檢察官工作室,嚴厲整治涉河涉水違法行為。3月份以來,共聯合督辦涉河涉水違法行為28件、下達檢察建議書2件。各地不斷創新執法機制,如德化縣牽頭建立“四市五縣”環戴云山生態保護司法聯盟,永春縣成立生態警察中隊,石獅市、晉江市設立河道警長,安溪縣河長辦與城市執法部門建立聯動執法機制。
加強河湖管護,著力在“社會化” 上求突破。鼓勵引導全市各地購買第三方服務,有效解決人員編制困難和專業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先后委托第三方開展“一河一檔一策”編制,開展水質監測規劃與評價,開展河長制日常考評、河道保潔和巡查養護等工作。其中,南安市依托第三方服務公司設立河流管養中心,建立起專業化河流巡查管護隊伍;臺商區設立“企業河長”,為治水隊伍注入新生力量。
創新科技手段,著力在河長“信息化”上求突破。早在2013年,泉州市就在全國率先研發水資源動態管理系統。今年,則探索利用資源衛星和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晉江東溪實施了水源地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工程,應用光譜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精確監控水質動態。據了解,該項技術在國內應用衛星遙測水質領域屬于首創,有望成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得力助手。
綜合施策 一攬子民生項目筑起生態屏障
在河長制的引領下,泉州為河把脈、綜合施策。今年以來,全市實施重點流域治理項目103個、小流域整治14條、安全生態水系項目13個、清潔河流項目25個,完成河道綜合治理470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72萬畝、礦山跡地治理150萬平方米,造林綠化7.8萬畝。新建改建供水管網191公里,新建污水管網127.2公里,完成規模以上生豬養殖場標準化改造49家、行政村污水治理266個、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4.5萬戶。同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傳統產業清潔產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漂染、造紙等行業實施廢水深度治理,建陶業完成LNG清潔能源替代,石材加工行業全面整頓。
全市水環境水生態進一步改善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流域13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近30%;小流域Ⅲ類水質達標率70.8%,比去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8條小流域實現水質類別的階段性提升,1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展望未來 “統”“融”“深”三字訣齊發力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泉州市推行河長制的脈絡日益清晰,步履日益穩健。下一步,泉州將繼續在“統”字上下功夫,統籌推進、綜合施策,將生態保護的觸手伸向山野田間,讓清溪碧水環繞尋常百姓家。在“融”字上做文章,推動河長制與法制化、社會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下好河湖保護管理一盤棋;在“深”字上見實效,動真碰硬、砥礪前行,推動河長制工作縱深突破,從典型帶動到全面開花。
棋盤博弈、落子開局。泉州,正以海絲古城的豪氣與擔當,開啟守護青山綠水、喚醒碧海藍天的實踐之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