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謀發展增福祉 共創美好新生活 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在市民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日前,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圍繞產業、城市、生態、民生等方面謀篇布局,提出打好“五個轉型組合拳”、建好“六個城市展示面”、造好“三個活力大環境”,實施創新能力突破行動、民生福祉增進行動等七項行動,為今后一段時間我市發展指明方向。目標已明確,信心更堅定,全會在廣大市民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深入推進改革 共助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系列改革措施,在提高行政服務效率、降低市場門檻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受益者,網商創業者蘇榮星通過集群注冊創辦了屬于自己的軟件開發公司,并在蕃薯創客空間里,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場地。蘇榮星說:“這幾年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泉州的軟件業、廣告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初現端倪,我們作為從業者,也十分看好這里的市場環境。全會提出了第三產業發展新目標,也給了我們十足的信心,我們將與泉州一道,共同努力奮斗,爭取實現這個目標。”
提高創新能力 創造新增長極
機器換工、智能化改造、打造“芯”鏈條……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泉州一手抓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手抓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種‘兩手抓’的發展思路,既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也創造了經濟新增長極。”西人馬聯合測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聶泳忠說,“不僅如此,政府還鼓勵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對接,催化企業間的化學反應,讓傳統產業升級,讓高新企業實實在在落地。”對于企業和產業發展,聶泳忠表示,他們將按照全會指明的方向,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苦干實干,一刻不停地沖刺既定目標。
在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工作的李瑞峰表示,將積極響應全會號召,把勇于創新、積極奉獻的拼搏精神貫穿到科研工作中,扎實推進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瞄準技術前沿,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研發能力;緊緊圍繞泉州實體經濟發展,努力突破行業難題,滿足企業技術改造及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助力泉州高質量發展。
著力補齊短板 共享發展成果
民生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會提出的民生福祉增進行動,具體涵蓋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個層面。教育工作者黃秀惠表示,“我們將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質量為核心,不斷提升教育的新內涵,緊抓教育這一思想陣地的主干線,既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又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昂揚的精神狀態,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為泉州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在醫療衛生方面,以醫聯體為突破口,組建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專病專科聯盟,成為當下熱點。“這對于我們這些住在山區縣的人來說,是一個十足的好消息。”家住安溪的市民王文說,“現在一些慢性病的藥已經可以在衛生所里開,衛生所也可以提供基本的身體檢查,這讓我們方便不少。”王文說:“如果醫聯體、醫共體能實現,那么在急救方面就更有保障了,相信在市縣兩級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也能在家門口看好病、好看病。”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