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存在基礎功能設施不完善、綠化景觀配置不合理、停車資源緊張等諸多問題,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而面對改造所需的巨大投入,不少老舊小區“望而卻步”。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重點改造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記者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今年我市逐步啟動2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老舊小區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設施提升。老舊小區具體改哪里?錢從哪來?目前改造進展如何?近日,記者走訪多個老舊小區進行一番調查。
□記者 陳靈 王麗虹 通訊員王毅雄 文/圖(除署名外)
為何改造
基礎設施陳舊老化 公共配套設施不全
目前,泉州老舊小區數量龐大,建設年代久遠。記者走訪獲悉,我市2000年以前建設的老舊小區,普遍存在房屋本體和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甚至基礎設施缺失的情況。如房屋前后下水管道破損、堵塞,雨水、污水混流,化糞池得不到定期清理;小區道路老化,路面破損甚至沒有路燈;綠地雜草叢生、布局混亂;消防設施設計標準低,消防設施自然損壞,造成潛在消防安全隱患;供水、供電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現象頻發。
老舊小區在建設之初,受當時建設條件限制,公共配套設施的規劃比例低。隨著時間推移,居民活動場所、公共綠地、電動車庫、停車場、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等公共配套設施與居民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產生矛盾,給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其中,公共停車位的不足,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此外,不少老舊小區都未規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周邊綜合服務設施,如養老、托育、快遞末端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
如何改造
老舊小區存在諸多問題,進行改造提升有利于減少安全隱患、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形象。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2012年至2018年,我市有7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完工。2019年啟動20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完工項目66個,今年續建134個項目,截至8月4日已完工22個。
今年我市計劃新啟動2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重點改造小區供水、供電等市政設施,大門圍墻、建筑外墻、消防設備等公共設施,樓道修繕、衛生綠化等環境衛生和開辟文化宣傳欄等便民設施。目前已啟動首批項目164個,涉及947棟樓,已開工27個、完工9個,其余項目將在年底前開工;儲備第二批項目245個,爭取年底前開工60個左右。據介紹,我市將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城市或縣城(城關鎮)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和相關街區、片區改造。
記者走訪了部分即將改造、改造中及改造好的老舊小區,現場感受居民對改造的期待及改造前后的對比。
增加停車位
加裝充電樁
位于豐澤區清源街道城口社區的新華小區建南花園、寶龍花園,分別竣工于1998年和1999年,今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8月4日,記者來到該小區項目部,了解到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于10日開工。小區業委會主任王少民介紹,此次改造共獲得約300萬元補助資金,涉及寶龍花園一期、建南花園共900余戶3000多名業主。前期,業委會已通過小區業主微信群等方式征求業主意見,清源街道辦事處、城口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也多次到小區幫助協調、溝通多方意見,對業主疑問進行答疑,助力項目的推進。
走在小區里,記者發現有的劃線停車位空著,而不少車輛卻停放在未劃線的道路上。王主任說,小區建成時僅規劃83個固定車位,根據業委會摸排,小區實際停車需求有300多輛,沒有車位的業主只好把車停在小區內共同活動場所和道路上,存在堵塞消防通道的風險。而部分業主將車位占為己有,也產生了業主間的矛盾糾紛。根據方案,此次改造將把停車位增至400余個,“既能空出消防通道,也能規范小區停車秩序。”
除了新增停車位,此次還將進行雨污管道改造、消防系統改造、小區電線線路梳理、路燈增設等基礎設施設備改造,并增設小區監控探頭和監控中心,加裝汽車充電樁,安裝宣傳文化欄并改造小區文化廣場、公共活動場所等,提升小區安全系數,美化小區環境。
“看得見的部分,如‘蜘蛛網’般的線路,將進行梳理;看不見的部分,如雨污管道,此前因管道老化、堵塞,每三四個月就要叫抽糞車來抽取疏通,也將獲得改造。”王主任說。城口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杜女士表示,老舊小區改造后將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也會化解很多矛盾,有助于促進社區和諧。
修復破損路面
建垃圾分類屋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豐澤區豐澤街道源淮社區的云谷小區內,可見入門處擺放著一塊展示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及前后對比圖的宣傳板。大門旁的公共用房已支起腳手架,工人正在進行外墻粉刷,另一棟公共用房外墻已粉刷一新。小區業委會主任林憲泉介紹,該經濟適用房小區于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共有居民樓34棟、1141戶,常住居民4000多人。“由于年代久遠,你看這部分路面已經下沉,”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看到部分樓棟墻基旁的路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塌陷,工人正進行修復,有的樓棟已完成該部分工程。
他介紹,云谷小區2014年、2015年在“美麗社區”建設工作中,已拓寬消防通道,增設430個停車位,并增設監控探頭,鋪設路燈和庭院燈等。今年,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獲得約500萬元的補助,社區結合居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將繼續著力解決民生需求問題,對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先行對兩棟公共用房進行外立面改造,修繕大門,建設中庭景觀工程,修復破損路面和樓棟墻基周邊地面,增設消防栓,建設垃圾分類屋,增設停車位等。項目于7月17日開工,計劃90日改造完畢。
業主吳先生站在宣傳板前稱贊道,隨著近年來小區各方面的改造提升,不僅業主更住得舒心、更有面子,房子也有所增值。
改擴建化糞池
解決排污問題
“去年底小區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后,我家廁所排污的問題解決了,小區環境也大變樣。政府改善民生,居民享福了。”居住在鯉城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廣益新村的鄭老伯說起小區新面貌,連連點贊。
據介紹,廣益新村建于1995年,未改造前,該小區存在公共基礎設施損壞、路面破損嚴重、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張老伯是最早入住該小區的一批住戶,他見證了小區慢慢變老的全過程,他對排污管道老化感觸頗深,“剛開始,家里廁所一年要冒污兩三次,有些時候還在晚上,找人疏通都來不及,自從小區進行排污管道改造后,再也不曾出現此類問題。”
去年10月中旬,廣益新村開始動工改造,將導致“廁所冒污”現象的較小口徑排污管道更換成較大口徑管道,在原先2個化糞池的基礎上新增1個13立方米的化糞池,滿足小區居民日常排污需要;將小區破損路面重新鋪設水泥并適當拓寬,重新規劃停車位,更換破損的小區公共照明燈等,不到1個月的時間,小區舊貌換新顏。
伍堡社區居委會董主任表示,廣益新村屬于“高齡”小區,由于沒有公維金,未改造前該小區多采取“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小修小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去年,該小區被列入鯉城區老舊小區整體提升工作中,從“地下”到“地上”開展全面改造,徹底改變該小區的環境面貌,小區居民交口稱贊,幸福感切實提升了。
資金何來
改造老舊小區,資金從何而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老舊小區改造探索以居民自籌、企業投資、管線單位出資、政府補貼等多方共同籌措資金機制。
小區居民自籌資金
“2014年、2015年云谷小區開展‘美麗社區’建設工作,小區業主共同出資,你一千我一萬,共自籌了22萬元用于小區停車位改造、路面擴寬等方面。”云谷小區前業委會李主任介紹,當時業委會發起籌款倡議,得到了小區業主們的支持,改造完畢后,極大緩解了小區停車難等問題,改造結果得到了業主們的認可。
部分老舊小區存在外墻自然老化、瓷磚脫落的現象,一旦發生高空墜落現象,后果不堪設想。不久前,鯉城伍堡街祥和苑一棟居民樓的外墻出現部分瓷磚脫落的現象,存在安全隱患。了解到該情況后,伍堡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與業主溝通,經過協商,該棟樓每戶業主出資150元,共同籌集一筆資金聘請工人對存在脫落狀況的部分外墻面進行處理,剝離部分外立面瓷磚,再涂上油漆,消除安全隱患。
老舊小區改造,業主是最大受益者。《意見》中提到,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應積極推動居民出資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支持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房改造;鼓勵居民通過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等支持改造。
我市獲上級補助4.25億元
根據《意見》,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給予資金補助。省級人民政府要相應做好資金支持。上述負責人介紹,我市目前共獲得上級老舊小區改造補助資金4.25億元,其中2019年獲中央財政專項資金0.78億元;2020年獲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29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1.98億元、省專項補助資金0.2億元。今年,有部分項目被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獲得市級財政補助742.5萬元,其中鯉城區600萬元,豐澤區142.5萬元。
推動社會力量參與
《意見》提到,鼓勵原產權單位對已移交地方的原職工住宅小區改造給予資金等支持。公房產權單位應出資參與改造。引導專業經營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出資參與小區改造中相關管線設施設備的改造提升。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等方式,吸引各類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投資參與各類需改造設施的設計、改造、運營。支持規范各類企業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參與改造。支持以“平臺+創業單元”方式發展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服務新業態。
如何維保
改造成果需各方共同維護
采訪中,有居民向記者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不能一改了事,擔心“改造提升”與“后期維保”脫節,今后出現道路、設施設備再度損壞等問題。
王主任表示,改造后,將繼續由物業對公共設施設備進行管理,業委會進行監督。林主任也表示,感謝上級政府對小區改造的支持,提供了這次為業主謀幸福的機會,也希望廣大業主把握這次機會,珍惜改造成果,共同營造宜居小區。小區改造成果,需要各方共同維護、鞏固。
此外,《意見》也提出,應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結合改造工作同步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社區居民委員會配合,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參與的聯席會議機制,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業主議事規則,共同維護改造成果。建立健全城鎮老舊小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歸集、使用、續籌機制,促進小區改造后維護更新進入良性軌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