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上級黨委政府關于群眾轉移避險“最后一公里”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我市防指迅速行動、全面部署、狠抓實效,按照“市級部署、鄉鎮組織、村居落實”的總體原則和“就近就地、安全可靠、利于轉移、便于自救”的實施方法,扎實開展高風險、易致災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實現演練全覆蓋,涉及26個鄉鎮(街道)190行政村290個角落自然村,共計6類危險區域類型636戶2208人,取得防汛轉移避險新成效。
一、三點發力,亮出演練“通關卡”。
通過落實落細前期各項工作,推動演練有序順利開展。我市市委書記、市長、常務副市長在防御“米克拉”臺風期間,結合全市防汛防臺風工作,對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嚴格按照上級通知抓好落實,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全力做好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堅持問題導向,總結經驗和不足,力求實效。一是抓傳達部署重點。第一時間將《泉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關于全覆蓋開展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的通知》(泉汛電〔2020〕35號)呈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市防汛指揮長黃景陽閱示,傳各鄉鎮(街道),同時擬寫并發布本級文件要求各鄉鎮(街道)嚴格按照演練要求和時間節點抓緊組織開展演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次演練工作,黃常務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按照上級部署落實全覆蓋演練,并實地檢查石井、向陽等鄉鎮避災點,現場觀摩指導九都鎮林坑村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演練。二是抓全面排查難點。突出“全覆蓋,以自然村角落為單位”原則,進一步摸排、評估臨溪臨水可能受山洪、泥石流災害威脅,低洼地帶易受淹,房前屋后高陡邊坡易滑坡溜方,危舊房屋、簡易搭蓋易受風雨影響倒塌,新建線性工程易導致區域排洪不暢,臨近工程施工新開挖邊坡等風險性高、易致災的群眾,逐個角落、逐個自然村過細梳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并建立清單,納入危險區域建檔立卡管理。三是抓各項準備要點。結合省防辦下發的《福建省危險區域人員轉移避險工作手冊》,對轉移避險工作進一步規范,在祖厝、祠堂、學校、村部等設置避災點,對各避災點設置統一標識、掛牌上墻,及時向危險區域轉移對象發放明白卡,周知避災安置點位置、安全轉移路線圖,做到家喻戶曉。各村根據實際,視情況增設一批緊急臨時避災點,配備消防設施器材、日常食品用品和疫情防控物資,提前對避災點進行消殺。制定演練方案,明確演練時間、地點、人員、流程等方面,保障演練有條不紊開展。
二、四維聚力,打好演練“精彩牌”。
在演練開展過程中,聚力機制引領、實戰考驗、信息連通、網絡宣傳四大方面,打通轉移避險“最后一公里”。一是機制化聚力。突出“分類施策、貼近實戰、精準管用”演練機制,考慮不同致災類型,因地制宜,精準應對,不圖形式,力求實效,轉移路線確保安全,避免發生二次危險。二是實戰化聚力。演練力求貼近實戰,各村根據實際情況模擬短歷時突發溪流洪水上漲、房前屋后山體滑坡塌方、低洼地帶積水內澇、房屋損毀倒塌等險災情征兆時,處于危險區域內的群眾互相提醒并迅速自行組織轉移避險。時刻以戰時的狀態面對各類災害險情,一旦災害來臨,能夠及時逃離,確保安全。各鄉鎮(街道)結合防御臺風“米克拉”,及時巡查水庫、山圍塘、高陡邊坡等危險區域,提前轉移安置群眾,部分模擬夜間場景,采用夜間轉移的模式,提升夜間緊急避險能力。三是信息化聚力。預警方式上,一方面通過銅鑼、廣播、手搖報警器等,一方面采用電話、微信精準發送,利用防汛辦短信機平臺點對點預警,將暴雨信息發送給鎮村干部,由鎮村及時通知周邊群眾做好轉移避險。蓬華鎮運用新啟用的多媒體對講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模擬在通訊、電力中斷的情況下實現各村、應急服務公司的通訊順暢、反饋及時、指揮有序。金淘鎮創新采用無人機空中全景監測模式進行喊話預警,延伸視野、掌握汛情、科學研判,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搶險方式上,官橋、向陽等11個鄉鎮(街道)充分利用已成立的專業應急搶險隊伍,綜合運用單兵圖傳、衛星電話、對講機等應急通信裝備,實現應急指揮、搶險信息即時傳輸。指揮調度上,侖蒼鎮創新利用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實時將演練全過程信息以視頻形式動態傳送至指揮部,確保指揮調度及時、精準、科學,各村主干可現場通過該平臺了解演練開展情況。四是網絡化聚力。通過干部入戶分發宣傳材料以及電視、廣播、報紙、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媒體平臺,加強避險自救前期宣傳引導,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讓群眾充分理解演練目的、作用,自覺自愿參加演練。演練結束后,及時總結經驗不足,將演練流程、組織方式、成果展示等方面進行總結并利用網絡刊發轉載,形成廣泛宣傳、人人參與、全員知曉的氛圍。侖蒼鎮將演練全過程錄像并剪輯成學習視頻在鎮村干部交流群里分享,組織鎮村全體干部職工學習。
三、五處著力,構建演練“新格局”。
演練突出“群眾自主、就近安全”轉移避險,是干部進村入戶組織轉移方式的必要補充,從轉移主體、方式、場所、路線、人員管控五大方面著力,組織建構演練新格局。一是明晰主體。將全市原來已建檔立卡但未開展自主轉移演練的危險區域群眾以及再次評估后有風險的所有受威脅群眾全覆蓋納入演練范圍。二是劃分方式。分干部入戶組織有序轉移和群眾自主轉移兩種,側重于演練干部來不及入戶組織,由群眾自主自覺轉移,旨在提升群眾防災避險意識。三是確定場所。增加設置自然村緊急臨時避災點,群眾安全轉移到村部、學校、祠堂、祖厝等安置點后,視情況二次安全轉移到集中避災場所。四是制定線路。在轉移路線的選擇上把握“就近、安全”原則,轉移過程嚴格控制在20分鐘內,避免路線偏遠造成二次危險。五是管控到位。對安全轉移到避災點的人員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體溫等基本信息,核驗健康碼,異常者立刻送到就近定點醫院隔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同時結合演練開展心肺復蘇教學,進一步普及急救知識。
通過此次全覆蓋演練, 進一步深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認識,提升危險區域群眾自主轉移避險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熟悉并掌握轉移預警信號、轉移路線、轉移安置與疫情防控基本常識,全面織牢防汛安全網。
下階段,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補齊短板與不足,積極宣傳汛情信息的獲取、預警預報的發布、轉移途中的安全、集中安置的處理等各方面經驗做法,將防汛救災、及時轉移、安全避險知識傳遞到人,全力打通防汛“最后一公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