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訊(記者 呂志鑫) 12月25日,省高網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正式建成通車。該項目銜接廈門海翔大道,并與漳州同城大道等互聯互通,形成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又一條交通“大動脈”。同時,作為泉州137公里環城高速“大環”的最后一個段落,它的通車,也標志著泉州環城高速“大環”全線通車。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全長27.3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和泉州市高速公路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項目概算總額47.08億元,建設工期3年,運營期24年。
全線設3處高速出入口 泉州廈門兩城交流再添“捷徑”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起于晉江市永和鎮福田村,通過永和鎮福田樞紐連通晉石高速公路,途經晉江市安海鎮、東石鎮,跨安海灣后進入南安市石井鎮,在南安市石井鎮通過促進樞紐連通南石高速,終于南安市石井鎮坂頭村,與廈門海翔大道相接,并通過巷東互通與翔安機場高速相連。全線共設互通5處,其中落地互通(出入口)3處,分別設置晉江永和、晉江東石、南安石井西三個收費站。
該項目途經晉江市、南安市,沿線城鎮人口密集,民營企業多,通車后,當地群眾可以在家門口直接上高速,避開普通公路的交通擁堵。據測算,泉州臺商區、石獅、晉江南部等地往返廈門方向不用再繞路,行車里程將縮短20公里以上,人力、運輸等成本都相應減少,成為當地群眾出行、企業發展的交通主干道,進一步帶動沿線半導體、鞋服、制傘、建材、物流等產業發展。
此外,該項目沿線分布泉州港的圍頭、石井等多個港區,北連石湖港區,南接廈門港,承擔著重要的港口集疏運通道功能,對拓展港口腹地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晉江南部納入環城高速網 泉州經濟最活躍地區“串珠成鏈”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通車后,與南石高速、南惠高速、泉州灣大橋、晉石高速等路段組成137公里長的泉州環城高速公路“大環”,帶動晉江南部、石獅等地進一步融入到泉州環灣城市發展格局。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泉州環城高速公路呈“大、中、小”三個層次,除了“大環”外,“小環”由南惠高速、泉州灣大橋、晉石高速、沈海高速、泉三高速組成,約100公里;“中環”由南惠高速、泉州灣大橋、晉石高速、沈海高速、南石高速組成,約121公里。環城高速環環相扣并連線成網,串聯起泉州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區域。
包括環城高速在內,泉州高速公路歷經二十多年的建設,通車總里程680公里,高速路網密度6.1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超過發達國家和我國沿海省份平均水平。全市共有高速出入口(收費站)53個,基本實現縣(市、區)政府所在地15分鐘內、絕大多數鄉鎮30分鐘內上高速。
全線橋梁占比62% 創新技術助力打造品質工程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全線沒有隧道,橋梁占比62%,在人流車流較多的平地和風大浪高的海灣上架橋,難度也不小。最突出的代表是,全線最長橋梁、控制性工程的成功大橋,全長5.555公里,上跨安海灣,東接晉江東石鎮,西連南安石井鎮,主橋設計為混合梁連續剛構橋,全長570米,主跨300米,是目前國內同類型橋梁第二大跨徑,可借鑒的經驗有限。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承建方中交一公局集團組織開展跨海特大橋混合梁連續剛構橋關鍵技術課題研究,自主研發了掛籃-橋面吊機一體化設備開展橋梁吊裝施工,最終將重達1272噸的“鋼鐵巨龍”穩穩鎖定在海灣之上,為項目順利建成通車攻克最大難關。
據了解,自2017年5月26日正式開工以來,該項目創新實踐工地黨建做法,并以此統領中心工作,積極開展施工班組規范化管理,致力打造綠色公路、品質工程。信息化、智能化覆蓋整個建設過程,共應用國內26項先進“四新技術”(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開展了6項專項技術課題研究,為高速公路建設積累了技術攻關經驗和先進管理經驗。
項目先后被列為交通運輸部“班組規范化管理試點項目”、福建省高速公路“工地黨建試點項目”“標準化管理典型示范項目”,曾連續2年承辦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設現場觀摩會,連續3年在全省年度信用綜合考核位居前列。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