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筑牢“硬設施”基礎。積極整合資源,高效推進避災場所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自然災害避災點498個。通過考核推動、宣傳發動、警示觸動等方式有效推進智慧用電安全建設,2020年12月底全市共安裝智能型電氣火災監控系統3780套,超額完成三年工作任務;建成電動車集中智能充電場所414個。二是鍛造“救援軍”主力。在2019年組建的65名安全生產專家庫的基礎上,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進行模擬預演,分析需要的技術人員、專業設備類型,摸清轄區內相關技術人員,如持證潛水員、持證船舶駕駛員、通訊應急搶修員等“應急人才”底數,組建應急救援人才庫,目前納入人才庫各類人才198人。三是探索“高精尖”平臺。整合全市各單位、各行業(領域)的應急預案,實行應急救援“一鍵啟動”“一鍵指揮”,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圍內率先創新探索構建全市應急救援APP,整合“五庫四圖一單”(重點監控企業庫、預案庫、專家庫、物資庫、應急救援隊伍庫、風險點數字化位置圖、防汛點數字化位置圖、地質災害數字化位置圖、避災點數字化位置圖、權責清單)等資源,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的科學性、有效性。四是開展“場景化”演練。堅持“平時多流淚、戰時少受傷”原則,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大練兵”,2020年全市各級各部門組織開展有限空間救援、油庫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綜合救援等各類應急演練696場,其中“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組織應急演練263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