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民營經濟大市泉州,積極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樹立服務標桿,讓審批更少、服務更優、效率更高,助力中小企業輕裝前行。同時,持續破解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廣泛推行“掌上辦”,讓百姓少跑腿、辦成事。
目前,通過省網上辦事大廳、泉州政務服務App等平臺,泉州推動更多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據泉州營商辦統計,至目前,泉州市網上可辦率達99.24%,一趟不用跑占比89.9%,最多跑一趟占99.28%。
“幫代辦”服務中小企業
上周,泉州泉港區石化工業園區,總投資66億元的中化學天辰(泉州)60萬噸/年環氧丙烷項目開工,其產品將帶動泉州紡織服裝、高端鞋材、管道線纜等行業發展。
“項目快速落地,離不開泉港區行政服務中心的服務。”中化學天辰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1月,項目獲準后,泉港區就派出專業幫辦員,全流程服務對接公司注冊、項目備案等各種事項。目前,泉港已派駐12人次的專業代辦人員常駐石化園區。
“幫辦代辦”服務是當下泉州精簡企業辦事程序,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提升服務效能的一個生動縮影。
疫情之下,“泉州中小微企業信貸直通車”服務,為企業“碼上辦貸”打開方便之門。記者從泉州市數字辦獲悉,截至今年5月末,泉州市已有2716家中小微企業通過信貸直通車小程序掃碼發布融資需求47.69億元,當前已授信25.37億元,放款21.69億元。
簡化程序,優化企業開辦服務。在惠安縣,企業登記預處理大大提升投資者的熱情。7月18日,在惠安縣行政服務中心,創業者黃珍前來辦理開辦企業手續。一個半小時就領到相應材料的她興奮地說:“原本以為要三五天時間,沒想到效率這么高。”
“我們自主研發的企業登記預處理系統,整合相關窗口業務,能快速梳理12種企業類型123份材料,進行表單融合,實現一張表單、一次填報、數據自動組合,完成表單輸出。”惠安縣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黃翔介紹,目前,企業開辦設立登記時間已提速至10分鐘,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2個小時。
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泉州在解難題上展現更大作為。去年以來,泉州全面推行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制度,對15個市直部門和161個縣直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
比如,泉州中院成立中小投資者專門合議庭,保護中小投資者權利,并推動中小企業糾紛非訴解決;建立市場主體經營容錯機制,推行首次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
高效的行政服務能力,激活了泉州的創業激情。數據顯示,泉州市場主體從10年前的26.2萬戶增至目前的131萬戶,總量全省第一。
“掌上辦”讓百姓少跑腿
當下,優化營商環境是泉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品質泉州”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泉州在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的同時,也用心用情解決民生痛點、難點。
“現在不用來回跑,只要通過手機就能開證明,方便極了!”近日,長年在西安做生意的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山內村村民蘇水木對記者夸贊道。
原來,蘇水木為女兒申請在西安就學,需要提供由戶籍地村委會開具的具備監護條件證明。于是,他登錄泉州臺商區“親清家園”智慧監督服務平臺提交申請,不到15分鐘便收到電子版證明文本。
據悉,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紀工委監工委推動“親清家園”平臺升級,開發了“掌上證明”“掌上辦事”等模塊,讓百姓快辦事、辦成事。
泉州市還在全省率先建成連通市、縣、鄉、村四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行政服務平臺,聯結全市163個鄉鎮(街道)2528個村居,讓群眾辦事更便捷。
眼下,一趟不用跑、“掌上辦成事”讓企業和百姓獲益匪淺。泉州市數字辦負責人表示,到今年5月,泉州已完成“泉服務”掌上服務平臺改造,集合政務、民生、醫療、公安、應用、交通、旅游、信用、惠企等9大主題服務,入駐全市13個縣域掌上服務平臺,累計上線便民服務事項181類,實現全市617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掌上辦”。
此外,泉州出臺“涌泉行動”若干措施,對有意來泉創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人群,實行“先落戶、后就業”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行二手房登記立等可取,率先推行稅務告知承諾制,推進廈漳泉都市圈“異地通辦”;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已與江蘇南通等9個城市上線對接,全市跨省通辦窗口達90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