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有一位代表講述了福建民營企業傳承“晉江經驗”、推動創新發展的情況,表示“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堅守實業。聽了他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
◆ 20年來,晉江先后承擔43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包括農村土地改革、新型城鎮化、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其中多項改革涉及做強實體經濟。
◆ 提質量、創品牌、拓產品,晉江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聚合起搬不走的產業集群,持續探索新時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 2018年,晉江市規上企業研發投入28億余元。2021年,這一數字達到57億元,年均增長26.3%。
◆ 晉江有7000多億元的工業底盤,超26萬的市場主體,擁有海量數據資源,推進數字化轉型,有基礎有優勢,以數字轉型推進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正當其時。
◆ 晉江龍頭企業發展“一騎絕塵”,同時與一些中小企業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關系,產業鏈條充實有后勁,鏈上各類企業協同配合,共同抵御風險,筑牢競爭優勢。
◆ “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是晉江黨委、政府服務實體經濟的承諾。
◆ 20年來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晉江經濟年均增速11.4%,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近3000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21年保持全國前十,2018年以來穩居全國前五。
備受馬拉松選手青睞的碳板跑鞋,單只重量僅160克;采用“百葉窗”仿生材料的T恤,接觸汗水后面料自動形成通風孔;將“雨屏”科技應用在鞋面上,做到“下雨不濕鞋”……這些滿載“黑科技”價值的“新國貨”,有著同一個標識——晉江制造。
2019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有一位代表講述了福建民營企業傳承“晉江經驗”、推動創新發展的情況,表示“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堅守實業。聽了他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
對于晉江,習近平總書記再熟悉不過。下基層、進企業、訪農村……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和福建省省長的六年時間里,他曾七次到晉江調研。2002年8月20日和10月4日,習近平分別在《人民日報》和《福建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系統總結晉江發展成就和實踐探索。
從地方到中央,堅守主業做強實體經濟,始終是習近平堅持倡導的發展思路。
堅守主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堅持不懈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發展質量,是“晉江經驗”的鮮明特色。20年來,晉江先后承擔43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包括農村土地改革、新型城鎮化、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其中多項改革涉及做強實體經濟。
2019年10月,晉江市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確立為全省首批縣域集成改革試點。今年8月,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支持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意見》,支持晉江圍繞鞋服、紡織、建材、食品、集成電路等優勢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從動能轉換、創新發展、數字賦能等方面扶持實體經濟。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家庭作坊起步,晉江人心無旁騖堅守在紡織、鞋服、食品、建材等市場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為“一雙鞋”“一張紙”“一塊面包”賦予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發展內涵……提質量、創品牌、拓產品,晉江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聚合起搬不走的產業集群,持續探索新時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鞋”走出中國路】
改革開放之初,晉江的發展始于“一雙鞋”。
位于晉江入海口的陳埭鎮,面積不足40平方公里。1978年,全鎮人均年收入僅50余元。上世紀80年代初,得東南沿海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發揮僑鄉優勢,從利用閑房、閑資、閑散勞動力起步,陳埭的制鞋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
2001年4月2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出席了第三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在安踏展館,習近平對企業發展提出了三點要求:“把好質量關,創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創新產品。”
牢記囑托,20年來,晉江堅持用“中國鞋”走出中國路。
把好質量關,20年做好一雙鞋。這雙鞋,從模仿海外鞋款起步。為提高產品質量,晉江本地代工廠從引進國際運動鞋服品牌生產線開始,悉心學習企業流程管理,逐步發展為自主建立生產線,不斷完善上下游配套。
如今,晉江鞋企普遍建立了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不少企業建立起自己的創新實驗室,一些企業開始在產業鏈中高端環節引領國際標準。晉江鞋,錨定“高品質、專業化、科技力”,持續提升質量。
在特步集團的運動科學實驗室,記者看到,跑鞋上搭載3D動作捕捉器,用于收集腳部受力、觸地時間等信息。
“做出一雙好的運動鞋并不容易,生產流程涉及數十道工序,260多個檢測指標。晉江鞋的發展,就是不斷提升一雙鞋的質量、品質、科技含量的過程。”晉江市科技局局長蔣家興說。
強化運營,創出中國品牌。2000年前后,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東南沿海鞋業產業鏈逐漸完善,代工外銷鞋企競爭激烈,原有模式利潤微薄。同時,國內市場消費逐漸升溫,內銷潛力巨大。
晉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022 年2 月8 日攝) 晉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2002年,晉江市提出了品牌運營和資本運營“雙翼計劃”,引導扶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重點拓展國內市場。同時,晉江推動企業改變家庭作坊、家族企業式的管理模式短板,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升級。
開專賣店、請明星代言、推進上市戰略……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闖出一片天地,帶動了晉江產業升級。
這一升級過程持續不息,使來自晉江的鞋服品牌市場占有率始終位居國內市場前列。“中國消費者對于體育用品呈現出更多個性化、多元化需求。面對新形勢,安踏明確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轉型,全鏈條創新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告訴記者。
聚力研發,一心一意謀創新。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贊助商,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了32個品類、3000萬份產品。其中,采用宇航凍干技術制作的方便面,在零下37攝氏度低溫下將濃縮的面湯、西紅柿和面條冷卻凍干,保持原汁原味。來自國際的一流食品專家團隊研發的干蛋糕等多款產品成為“網紅”,被多國運動員在社交平臺點贊,帶動了消費熱潮。
“做好‘一塊面包’,原料、設備、工藝、管理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支撐。”盼盼食品創始人蔡金垵介紹,盼盼建立了全球采購網絡,在全國各地建立了17個生產基地,擁有上百人的研發團隊,每年投入研發費用上億元。盼盼與全球多個國家頂尖食品專業團隊、國內科研院所合作,在產品研發、檢驗檢測、工藝創新等方面不斷創新,每年推出上百款創新產品。
在三六一度公司的創新實驗室,研創中心主任魏書濤向記者展示了公司新近推出的“百葉窗仿生材料”T恤。這種仿生材料接觸汗水后,會自動形成通風孔,實現快速通風透氣。
研發這款產品歷時3年多。在魏書濤看來,當前“國貨熱”背后是消費升級需求,企業只有不斷研發創新,推出更多高品質、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近年來,晉江傳統產業創新的態勢起來了。無論龍頭企業還是中小企業,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越來越頻繁,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蔣家興說。
2018年,晉江市規上企業研發投入28億余元。2021年,這一數字達到57億元,年均增長26.3%。企業在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發力創新,不斷推出市場熱銷產品。
在晉江市茂泰鞋材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機械臂在進行花園鞋自動打孔作業(2022 年5 月12 日攝)周義攝/ 本刊
【數字化“化”入尋常企業】
做強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
記者在晉江采訪了解到,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多重難題。晉江黨委、政府以推動企業數字轉型為抓手破解難題,加強扶持引導,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今年初,晉江在全市啟動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7月,晉江出臺《支持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十二條措施》,從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樣板、推動企業數字化普及應用、夯實數字化轉型平臺支撐、拓展數字化轉型公益服務、支持數字化技術人才培育、加強數字化轉型金融支持等方面,扶持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22家標桿企業全流程示范引導。走進卡爾美體育用品生產車間,一條條垂懸的智能懸掛系統整齊排列。服裝裁片經過全自動切割機精準切出后,鎖邊、壓線、上領口、整燙……十幾道工序高效流轉,工人與智能系統有序配合。從開始裁片到制作完成,出品一件成衣平均只需要一兩分鐘。
生產車間內,大屏幕實時更新著訂單總數、完成率、下單時間等大數據。該公司總經理柯永祥介紹,數字化系統自動銜接著生產的各個環節,自動采集所有環節數據,周轉效率大幅提升。智能懸掛系統有效減少了工廠的半成品堆積,產能提升了20%。
卡爾美是晉江首批推行數字轉型的22家標桿企業之一。去年以來,在晉江黨委、政府引導下,安踏、卡爾美、信泰、盼盼等企業“試水”數字化轉型,通過打造數字產線、無人車間、智慧工廠、燈塔工廠等,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管理、倉儲物流、市場推廣、資金結算、售后服務等環節,推動全流程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
晉江市市長王明元介紹,數字化轉型運行一年多來,晉江試點企業平均用工減少60%,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50%,生產效率提升40%。
賦能中小企業“環節突破”。記者走訪晉江紡織鞋服、食品、機械制造等多家企業發現,龍頭企業在無人工廠、智能化生產線等方面示范先行的同時,晉江還在推動點多面廣的中小企業根據各自情況,在研發設計、車間管理、物流等單一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由政府聯合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撐。
“我們根據各企業研發、生產、管理、銷售等各環節面臨的具體問題,在智能運維、智能調度、智能物流、智能管網及算法軟件優化等方面提供精準指導,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升效率。”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科研機構,該中心去年以來已為晉江200多家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其中不少是中小企業。
數字化轉型從研發、生產、管理、供應鏈等環節給廣大中小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研發上,提升設計協同能力,縮短產品研制周期;生產上,通過設備互聯,實現實時監控生產現況,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管理上,通過信息化系統集成,實現管理全流程透明可視,提升運營效率;供應鏈上,數字化技術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快速反應能力。
50億元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合力。今年7月,由晉江市政府主導,國有企業出資設立,總規模達50億元的晉江市產業發展母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的設立旨在發揮市場放大作用,力爭撬動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
對于紡織、鞋服、食品、建材、機械、醫療器械等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標桿樣板企業,晉江市政府按照不超過其軟件系統、硬件設備投入金額20%的標準給予補助;鼓勵在園區標準化建設中打造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對示范項目補助比例為25%;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系統服務商研發推出共性、通用、低成本系統解決方案的,既獎勵應用企業,也獎勵平臺商,根據其所服務的中小企業數量,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
“拿出‘真金白銀’補貼轉型企業,效果明顯。”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張文賢介紹,“晉江有7000多億元的工業底盤,超26萬的市場主體,擁有海量數據資源,推進數字化轉型,有基礎有優勢,以數字轉型推進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正當其時。”
游客在福建泉州晉江古石橋安平橋上游覽(2021 年7 月8 日攝) 姜克紅攝/ 本刊
【催化集群發展優勢】
食品、紡織、鞋服、建材……一鎮一品,是晉江產業發展的一大特征。
歷經市場淘洗,晉江如今擁有超26萬家市場主體,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00多家,上市企業50家;形成了紡織、鞋服2個超千億元,建材、食品2個超500億元,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療健康3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也涌現出安踏、三六一度、盼盼、恒安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發揮產業集群優勢,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同向發力,是近年來晉江穩住實體經濟大盤的重要秘訣。
上下游協同,產業鏈安全可控。記者走訪了解到,晉江行業龍頭企業的周邊,活躍著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提供配套服務。這些企業絕大多數分布在晉江、泉州、莆田等地,輻射半徑在50公里以內。龍頭企業能夠快捷便利地找到配套商,降低成本;中小企業專注于產業鏈條某一環節的研發生產設計,不愁沒有市場。
今年前三季度,安踏、三六一度、特步等運動鞋服企業營收均實現大幅增長。它們的逆勢增長,也帶動了周邊中小企業穩生產、保利潤。三六一度公司副總裁侯朝輝告訴記者,從鞋服材料、鞋帶、紙箱到標識、模具,產業鏈上下游500多家做配套的中小企業,全部保持滿負荷生產。
占地不足30平方公里的晉江英林鎮,分布著大大小小230多家泳裝企業,年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98%左右出口海外。由于近年來國際市場不穩,英林泳裝企業不同程度出現利潤下降、海外市場萎縮。
晉江市、英林鎮黨委政府牽線“以大帶小”,推動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龍頭企業通過合資經營、品牌授權、代工等方式,打通英林泳裝轉向國內市場之路,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穩定了上下游5萬多個就業崗位。
“大”“小”相濟,共筑競爭優勢。在產業鏈的某一環節發力,“小物件”也能做成“大生意”。
從一家小作坊做起,專注于做好一根拉鏈,福建潯興拉鏈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持續多年保持國內行業銷量領先。今年以來,公司海內外訂單保持逆勢增長。
“小小的拉鏈,連接了紡織、染整、組裝、沖壓等六七個行業,涉及數十個學科。”公司副總裁張田告訴記者,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等10多所科研院所合作,在原材料、工藝、流程、智能化車間等方面持續創新,產品品質、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記者調研發現,在堅守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晉江注重激發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各自的長處。晉江龍頭企業發展“一騎絕塵”,同時與一些中小企業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關系,產業鏈條充實有后勁,鏈上各類企業協同配合,共同抵御風險,筑牢競爭優勢。
危中尋機,搶占價值鏈中高端。近年來,由于東南亞國家在出口關稅、勞動力成本、用地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一些國內鞋服廠轉移到東南亞。但記者走訪發現,這些企業,仍把面料、鞋材乃至智能車間等占據價值鏈中高端的資源留在國內。
信泰集團是一家紡織面料、紡織機械生產企業,客戶包括國內外知名鞋服品牌,海外訂單占集團營收的60%左右。為配合海外客戶需求,公司于2016年在越南設立工廠。
信泰集團總裁蔡清來告訴記者,東南亞國家企業生產一雙運動鞋所需的高端面料、紗線、鞋底材料等,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內出口。在東南亞國家建設智能車間、數字化生產線,離不開來自國內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記者在晉江多家企業工廠車間看到,紗線、面料、鞋底、鞋面、機械設備等,正源源不斷裝箱、發貨、出海。
一些受訪企業家提出,東南亞國家紡織鞋服產業的發展,給晉江企業帶來新的訂單,這對于晉江等國內企業的轉型升級也是機遇。關鍵在于,以創新激發產業集群優勢,贏得更多發展機會。
“要搶占價值鏈中高端,就得在精細化工、中高端面料、智能裝備、高端設備、示范工廠等方面發力。制定行業標準,引領發展方向,做強產業集群優勢。”華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勁煌表示。
在晉江市信泰集團的工廠,工人在忙碌(2022 年4 月12 日攝) 周義攝/ 本刊
【有為政府: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
晉江是民營經濟重鎮,民營企業占到98%以上。20年來,晉江不斷根據企業需求塑造政府職能,當好企業的“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促進有為政府充分助力有效市場。
當好引路人,服務企業提升格局。“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服務”,這是“晉江經驗”的重要內容。
早在2001年,晉江市就成立了企業上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助力安踏、特步等鞋服集團進入資本市場,為其發展壯大提供“資本燃料”。近年來,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晉江著力引導企業聚焦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插上“科技翅膀”。
蔣家興告訴記者,晉江搭建科研院所與企業對接平臺,推動本地企業與國內十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導216家企業與80多所高校長期開展人才培養項目合作,兩年為企業創新、轉型提供財政補貼30億元,并在稅收、融資等方面予以支持。
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也要承擔好社會責任,將做強實體經濟的理念持續傳承下去。2002年12月,在晉江黨委政府促動下,全國首個縣級民間慈善機構——晉江慈善總會成立,時任福建恒安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許連捷任會長。
“企業捐出來的錢,用于幫助困難職工子女上學,資助鄉里修橋鋪路等。”許連捷告訴記者,做慈善培育了企業家的家國情懷,也給后代樹立了榜樣,告訴他們要傳承父輩艱苦創業、堅守實業的傳統。
當好推車手,勇于擔當作為。“處理好發展市場經濟與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之間的關系”是“晉江經驗”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晉江市各級政府部門堅持在企業發展遇到困難瓶頸時,及時幫一把、扶一把、推一把,做到政策精準滴灌、氛圍寬松和諧。
2022年3月中旬,福建泉州暴發本土疫情。晉江也出現多例確診病例,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英林鎮多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3~4月正是趕訂單生產旺季,不少企業已經提前交付了海運集裝箱定金。如果不能按時交付,將承受巨額違約責任,一批企業面臨倒閉。
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當地黨委政府幫助規上企業閉環生產、閉環運輸,點對點運送至廈門港出海,保障生產、按時交貨,挽救了一批企業。
晉江對實體經濟的幫扶幾十年堅持不懈,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1至9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94億元,增長3.5%,20多萬個市場主體保持穩定,上百萬外來務工人員穩定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在2%以內。
當好服務員,轉變角色推動發展。“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是晉江黨委、政府服務實體經濟的承諾。
2021年12月,勝科納米福建有限公司面積6000平方米的半導體芯片分析測試實驗室正式運行。選址建廠、場地裝修、設備安裝……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高科技企業,從決定在晉江設立公司開始到正式運營,僅用了半年時間。
公司總經理喬勝明告訴記者,晉江黨委、政府的服務效率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黨委、政府建立專班,靠前服務,各項審批手續一個窗口完成,人才補貼當年兌現,員工租房、聯系食堂等也迅速協調解決。只要企業有需求,隨時給政府部門打電話,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和解決。
“良好的政企互動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晉江經驗’的內涵之一。晉江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親而有度、清而有為,不介入企業具體經營,把更多精力放在搭建平臺、優化服務、維護生態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張文賢說。
20年來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晉江經濟年均增速11.4%,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近3000億元,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連續21年保持全國前十,2018年以來穩居全國前五。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心無旁騖堅守實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依然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晉江經驗”必將譜寫新的精彩篇章。
刊于《瞭望》2022年第51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