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泉州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的消息,2023年元旦、春節將至,為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留泉過年,加強節后返泉返崗服務保障,近日,泉州出臺“十三條措施”,從強化節前穩崗留工、節后返崗招工、服務保障三個方面支持企業穩崗留工促生產,助力一季度“開工穩、開門紅”,為泉州市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提供有力的用工保障。
□記者吳宗寶 通訊員陳偉忠
節前穩崗留工——
◆發放最多15萬元一次性穩就業獎補
根據文件,我市落實省上一次性穩就業措施,對經當地工信部門認定,采取措施穩定職工隊伍(減員率不高于2021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2023年春節當月保持連續生產(2023年1月份用電量不低于2022年12月份的70%)的重點企業(規上工業企業),以2023年1月份該企業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基數,按1000元/人的標準進行獎補,每家企業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15萬元。
◆開展返鄉職工“千里送暖”活動
泉州將在春節前組織我市規上企業赴勞務輸出地開展慰問活動,向在泉務工人員或其親屬送上年貨、小紅包等慰問品,在當地營造泉企心系員工、關愛員工的良好氛圍。
◆部分留泉職工可獲1000元慰問金
“兩節”期間,按每戶1000元標準,泉州將安排慰問“苦、臟、累、險”崗位職工、節假日堅守一線崗位職工、新就業形態職工及因疫致困職工等群體。鼓勵非泉州籍職工的父母來泉團圓過年,對父母來泉團圓過年的部分一線職工家庭按每戶1000元標準開展關愛慰問活動。
◆留泉務工人員參加職業培訓有補貼
我市鼓勵留泉務工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按每人500元給予補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根據證書等級按每人700~3000元給予補貼,對列入緊缺急需工種目錄的,補貼標準按規定上浮30%。
節后返崗招工——
◆給予來泉就業個人1500元崗位補貼
泉州落實省上一季度促就業措施,對省外首次來泉就業、省內在泉新就業(且為在全省范圍內新就業)的,2023年4月30日前在全省范圍內首次參加失業、養老保險并已連續繳費滿3個月,按照1500元/人的標準給予勞動者崗位補貼。上級有新規定的,按上級規定執行。
◆支持企業外出招聘接返員工
泉州對參加由市、縣兩級政府部門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企業赴外地招聘并接返員工的,給予每家企業省外5000元、省內2000元的一次性勞務合作補助。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招工引才有獎勵
對為我市企業引進(不含我市各地區間流動)取得大中專院校學歷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力或熟練工(由接收企業認定)等基礎性人才(初次在我市就業且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每引進1人給予1000元的獎勵補貼。對當年度引進高校畢業生或其他緊缺急需人才達100人以上(含100人)且在泉穩定就業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按每人500元標準對該機構予以獎勵。
◆老員工每引進1名新員工獎勵500元
文件明確,2023年一季度,持續運用各地人社招聘網站等線上招聘平臺,邀請千家以上企業開展百場以上招聘活動,為企業用工招聘提供便捷服務。同時,鼓勵員工“以老帶新”,對符合條件的按照每引進1名新員工獎勵500元的標準給予老員工引工獎勵補貼。此外,鼓勵各地對引工較多的個人授予“引工大使”稱號,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搭建企業用工調劑平臺
泉州支持行業協會、社區(村)基層就業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用好“泉通行—在線招工”等企業用工調劑平臺,及時收集發布用工余缺信息,協調用工余缺企業之間短期借用或錯峰調配,符合條件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補助調劑平臺。推廣晉江、石獅、泉港等地零工市場經驗做法,幫助企業與靈活就業人員實現供需對接。
服務保障——
◆發放返泉返崗交通補助
非泉州籍職工本人在規定時間乘坐列車(含動車、普速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從戶籍地或探親地返泉或來泉返崗的,可通過“泉工e家”申請工會“幸福返泉”補助,市總工會按省內戶籍最高補助100元、省外戶籍最高補助200元標準給予交通補助。
◆在泉務工的非泉州籍職工免費游泉州
在泉務工的非泉州籍職工可通過基層工會,采用集體組織或自由組合形式,憑本人身份證、工會會員證/“泉工惠”職工服務卡/工會介紹信,免費游覽國有A級旅游景區及各縣(市、區)協調開放的景區(點)。
◆留泉過年的非泉籍用戶享3個月20G的5G網絡專用流量
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為留泉過年的非泉籍用戶提供每月20G的5G網絡專用流量(有效期3個月),讓留泉過年人員暢享視聽網絡。
◆加強職工醫療服務和勞動保障
泉州著力保障留泉員工兩節期間就醫用藥需求,對感染新冠病毒的居家治療留泉員工納入網格化規范管理,分發《泉州市民居家防疫手冊》,家庭醫生(網格醫生)提供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用藥和抗原檢測指導等服務,以及重點人群和次重點人群的分類分級健康服務、重癥的分級分類轉診。指導企業合理制訂春節錯峰放假和調休計劃,暢通勞動保障維權渠道,及時化解各類欠薪等矛盾糾紛,營造良好用工環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