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泉州市“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項目管理”專題研修班正式開班。該活動持續兩天,旨在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培養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項目管理人才。活動由市工信局主辦,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承辦。
聚焦細分領域
走差異化路線
活動吸引了泉州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項目負責人及相關管理人員等百人參與。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福建遠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蓉、福建弘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楊恩淋、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馬林、福建省萬維區塊鏈董事長陳朝暉先后分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政策解析;研發費用的核算與歸集;自主創新,方法先行;信息化和數字化開發應用等課程。
“許多企業發現,現在做產品不再容易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產品品質差強人意還是會有消費者購買,而在如今物質豐富的時代,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已進入拼質量、拼技術、拼附加值的階段。”開班當天李蓉分享,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要尋找自身特色,走專精特新之路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國家為什么要布局專精特新,引導中小企業往這個方向發展?在李蓉看來,我國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有4800萬家左右,但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專精特新主要是為了解決“卡脖子”問題,補短板、鍛長板。專精特新主要為龍頭企業做配套,以提高中國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專精特新是工信部提出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一環,它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和項目。”李蓉認為,從企業經營和管理的角度來說,專精特新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發展路徑。專精特新是企業聚焦一個細分領域和差異化戰略相結合,把企業家精神中的創新和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結合在一起。“這與前些年,許多中小企業動不動就夢想成為一個平臺型企業很不同。”
占據有利賽道
直面市場競爭
李蓉說,現在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很好機遇,制造強國戰略進一步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供給側結構改革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帶來政策機遇,“雙創”戰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夯實轉型發展基礎,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支持,信息化網絡強國和平安中國戰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應勢而為,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現場,李蓉介紹了專精特新培育情況和地方政策、政策解讀及申報技巧和建議。“企業不要僅僅把專精特新當做一個項目申報,還要從企業經營和管理上創新升級。”李蓉認為,專精特新是企業占據有利賽道參與市場競爭的做法,否則企業就可能被擠到市場競爭的邊緣。“泉州制造業基礎深厚,制造業企業眾多,走專精特新之路的潛力很大。”
什么是優質中小企業?在李蓉看來,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做標準的企業是行業的標桿和領頭羊,它是制定規則的,只要你在這個行業,就得按該行業的標準來做,所以做標準的企業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做品牌的企業,是指企業在行業標準之下,通過營銷、內部管理、質量管理等樹立品牌,品牌優勢需要長時間不斷進行品牌培育,但一旦行業標準改了就需要適應新標準,屬業內競爭優勢。做產品的企業是通過加強產品質量的提高,獲得產品的競爭優勢,但要保持這種優勢比較困難,受到標準、其他大品牌的打壓和制約。
據悉,近年來,泉州市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強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3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6家。同時,泉州市出臺了一系列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梯隊政策措施,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提檔升級、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擴面、激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速增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