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時速350公里,福州至廈門最快55分鐘就可到達。”速度更快、更便捷的福廈高鐵運行近一個月,帶動沿線城市人員、資金、貨物的流動,密切了彼此之間的往來,正持續不斷地促進沿線城市產業整合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
泉州,作為福廈高鐵沿線一座重要城市,新建了泉港、泉州東、泉州南等三座高鐵站。福廈高鐵開通運行以來,對泉州的交通出行、吸納人才、產業升級、文化推廣、提振旅游等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泉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福廈高鐵的開通,給沿線地區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
“半小時交通圈”
讓跨城上班更便捷
福廈高鐵的開通,給沿線地區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90后”莊女士老家在泉港,目前在廈門集美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因為公司就在廈門北站旁邊,她以前回家多是坐動車到惠安站,再從惠安站打的或者坐公交車,輾轉返回泉港家中,全程至少要花一個半小時。
幾年前,她聽聞福廈高鐵開工建設,并將在泉港設站點,她就滿心期待地盼望早日通車。如今,她從廈門北站坐高鐵到泉港站,全程最快只要半小時,從泉港站回家只要10來分鐘的車程,相比以前節約了40多分鐘,來回一趟可以省出一個多小時,真的太方便。
“從公司到泉港家中,算上候車時間,只要一個小時多一點,甚至比公司一些住在廈門島內的同事每天通勤時間還短。”莊女士欣喜地期待,如果未來能有更多車次或者合適的車次經過泉港站,她就準備退掉在公司附近的租房,每天早起從泉港到廈門上班。
據了解,此次福廈高鐵途經的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城市,正是福建省人口密度最大、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線路開通后,進一步縮短東南沿海城市間的距離,福州、廈門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等更是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拉近了沿線3000萬人民的生活、工作圈。
記者從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鐵)獲悉,10月16日起,福廈高鐵和杭深線福廈段15個車站日前同步開通“鐵路e卡通”刷證模式進出站檢票新功能,旅客只要提前完成相應的設置充值,即可直接刷身份證或“鐵路e卡通”乘車碼進出站。
此次涉及的15個車站中,位于福廈高鐵沿線的福清西、泉港、泉州東、泉州南站首次開通“鐵路e卡通”,福廈高鐵沿線福州南、莆田和廈門北站以及杭深線福廈段福州、福清、涵江、仙游、惠安、泉州、晉江、廈門站則是在既有的“鐵路e卡通”業務基礎上,新增刷證模式進出站檢票功能。
具體操作時,旅客首先要下載“鐵路12306”APP,在APP上購買并開通“鐵路e卡通”。然后,在主頁完成密碼設置和金額轉入,啟用“刷證模式”。在確保賬戶余額充足和無異常進站記錄的情況下,即可使用二代身份證或“鐵路e卡通”乘車碼,實現刷證或掃碼即走。
當前,福廈高鐵可聯通合福鐵路、溫福鐵路、廈深鐵路,對融入全國快速鐵路網、完善區域高速鐵路網絡和構建福廈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福廈高鐵與規劃的寧波至溫州至福州高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漳州至汕頭高鐵、預計年內開通的汕頭至汕尾高鐵、9月26日開通的汕尾至廣州高鐵連通,將組成新的更高標準寧波至廣州高鐵通道,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客有序檢票進站
工作人員為旅客提供問詢服務
匯聚人才資源
賦能地方產業
黃先生在石獅經營一家服裝廠。因為業務需要,他經常要北上福州、杭州、上海等地參加展會或洽談業務。“以前去福州,要開車半個多小時到晉江站坐動車,去上海就到晉江機場坐飛機。現在泉州南站就建在晉江永和鎮,距離服裝廠就10來分鐘車程,十分方便。”他說,未來會更多考慮坐高鐵出行。
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我國重要輕工業品生產和出口基地,泉州擁有紡織服裝、鞋業、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9大千億產業集群,民營企業42萬多家,年工業總產值超2萬億元。
城市要發展,經濟要提升,人才是根基。業內人士分析,福廈高鐵開通后,將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吸引人才創業就業,為泉州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進一步增強泉州產業創新發展的生命力、競爭力,為地方經濟發展聚力賦能。“我們也希望,福廈高鐵的開通,能為工廠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黃先生說。
被中央賦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定位的福建,福廈高鐵、港口等是其對接“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其中,泉州港是福建省內輕工業磅礴發展的重要支點。未來,一旦“港口+高鐵”的新型運輸體系形成,將進一步提高泉州紡織業、制鞋業兩個千億產業的發展。泉州的眾多企業也能輕松借助福廈高鐵帶來的積極影響,將產品銷往世界。
“高速鐵路開通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勞動力、資本、信息和知識等跨區流動,促進區域內部和區域間更大規模的社會經濟活動,加速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進而影響總體區域的經濟發展。”泉港區一位黨政干部表示。
據了解,素有“中國海鹽文化之鄉”稱號的泉港,鹽業資源豐富,海鹽生產歷史悠久。泉港緊緊依托福廈高鐵開通運營的有利契機,持續深耕精耕海洋經濟,擦亮“山腰鹽”百年老字號品牌價值,通過發揮福廈高鐵匯聚人才和資源的獨特優勢,開拓鹽企新商機,不斷引領鹽產業壯大,積極探索鹽的衍生產品領域,在醫藥、化學試劑、美容用鹽等方面研發新產品,提高“鹽”產品附加值。
泉州南站
泉州東站
助力文化傳播
“世遺”“非遺”更出圈
黃麗泳是泉州蟳埔村的一名非遺傳播使者,她從事蟳埔女文化傳播已有10來個年頭了。她在蟳埔村開設了一間晴天簪花圍工作室,每天一早便穿上蟳埔女傳統服飾,戴上美麗的簪花圍,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們講解介紹、盤發裝扮,沉浸式體驗非遺。
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漁女之一,是泉州蟳埔村漁女的稱呼,蟳埔女日常都會頭戴簪花圍頭飾,這被稱為“流動花園”的簪花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體驗,也讓蟳埔女習俗這一古老的國家級非遺聲名遠播。
“今年,簪花圍在網絡上火爆,掀起了一場持續的文化熱潮,越來越多人對我們這個小漁村感興趣了。”福廈高鐵的開通運營,為泉州世遺、非遺“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喚醒了泉州世遺、非遺的生命力,進一步提升泉州“世遺之城”的知名度。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項世界遺產。兩年多來,泉州持續挖掘世遺內涵,逐步形成“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IP,讓千年世遺照進現代生活,煥發文化新內核,講述泉州新故事。
中秋國慶假期,泉州22處世遺點推出打卡、蓋章、免費公益講解、民俗表演等體驗活動,游客們游城南、逛廟會、賞非遺、品美食、話古城,感受宋元文化魅力、暢游多元旅游路線,在“世遺之城”深讀泉州。
“世遺+非遺”的形式,不僅進一步擴大世遺展示面,也給游客帶來更豐富多元的旅游體驗,也是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據統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泉州市22個世界遺產點共接待游客107.28萬人次,增長153.8%,其中開元寺、洛陽橋、府文廟、安平橋等遺產點人氣最旺。
“福廈高鐵的開通,讓更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游客能夠利用短暫的周末來到蟳埔村,親自體驗泉州非遺,讓泉州非遺的輻射面和傳播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躍。”作為一名非遺傳播者,黃麗泳笑著說,“高鐵越開越快、越跑越遠,我們蟳埔村的簪花圍店就越開越多,泉州非遺也能越傳越遠。”
福廈高鐵跨海大橋
國慶假期,游客在府文廟駐足拍照。(許文龍 攝)
引來更多機遇
旅游經濟更火
福廈高鐵的通車運營,對沿途地區最直觀的改變是旅游經濟。
王女士在泉州從事旅游行業10來年,她的旅行社經常承接外地來泉的游客,在泉州地區已小有名氣。福廈高鐵的開通運營,令她和團隊興奮不已。在她看來,福廈高鐵縮小了時空距離,對泉州旅游業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機遇,游客會越來越多,旅游市場必將越做越大。
“太美了!藍藍的大海,隨手一拍就是大片!”這是福廈高鐵給乘客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坐在座椅上俯瞰窗外,只見一望無際的碧藍海水,成片的漁排,還有浪花拖尾的船只……海景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
據統計,福建省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沿海有3752公里海岸線,位列全國第二。豐富多彩的山海景觀,成為穿山越海的福廈高鐵的價值所在——它加速串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五座沿海城市的旅游觀光,串成了一條“黃金旅游帶”。
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不斷向好的游客休閑度假體驗以及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使古城泉州成為不少人心心念念的“網紅打卡地”。今年春節,在視頻平臺上,不少人將泉州形容為“今年最驚喜的城市”“最值得去的小眾旅游城市”。春節假期,泉州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數275.9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43億元。
福廈高鐵通車運營,為泉州的旅游經濟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泉州開啟了瘋狂攬客模式,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數548.8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17億元,其中旅游收入、市域外、省外游客量等數據均位居福建省第一,十分亮眼。
在泉州旅游熱潮帶動之下,途經泉州的列車客流量也處于高位運行狀態。據統計,9月28日到10月6日,泉州境內火車站共發送旅客62.63萬人次,其中福廈高鐵泉州南站、泉州東站、泉港站共發送4.26萬人次。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不斷增長的福廈高鐵客流必將與泉州豐富的旅游資源相互促進,有望逐漸成為一條“吸金熱線”,帶動泉州等高鐵沿線城市文旅產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快速發展,加速區域間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為沿線地區的文旅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