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伊始,萬象待新。就在11月8日立冬這天,泉州市黨政代表團奔赴江蘇省開啟了今年第二場外出學習考察之行。短短三天時間,代表團輾轉南京、常州、蘇州這三座屹立于長三角的城市,學習先進經驗,暢談交流合作,砥礪奮進力量,進一步積蓄大拼經濟、大抓發展的勢能,增強了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奮力打造全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城市范例,以實干實績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決心意志和使命擔當。
這是一次對標先進、解放思想之行
代表團此行直奔寧、常、蘇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籌謀良久的一次線下“追星”。
南京與蘇州這對江蘇最耀眼的“雙子星”,一個是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一個被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重任,各自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而太湖之濱的常州,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同樣是一顆實體經濟不容小覷的“明日之星”。經濟指標彰顯城市硬實力——南京市2022年GDP達1.69萬億元,穩居全國城市10強;人均GDP達17.8萬元,躋身全國省會城市之首。蘇州市2022年GDP達2.4萬億元,以“超2萬億”的體量在全國地級市中遙遙領先;人均GDP亦表現不俗,高達18.6萬元。常州市2022年GDP達9550億元,距“萬億俱樂部”僅臨門一腳;人均GDP與南京、蘇州并列長三角第一梯隊,同為17.8萬元。
這對于泉州而言,可謂“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在一路觀摩學習中觸摸著三地大膽試、創新改、奮力闖的強勁脈搏,代表團成員們無不覺得蘇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令人震撼和欽佩,也深切感知泉州與之差距不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機感、緊迫感與日俱增。
這是一次蓄勢賦能、謀劃轉型之行
代表團此行時間緊湊,行程卻異常豐富,短短3天就走訪了涵蓋歷史文化街區、工業園區、科研機構、民企外企等載體的14個考察點。一路聽、一路看、一路議、一路比,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方向愈明。
補強鏈條,向轉型升級要市場競爭力。無論是蘇州工業園區持續聚焦發力的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抑或深耕智能制造的菲尼克斯、南瑞繼保、理想汽車、泉峰科技公司,還是先行入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賽道的中創新航、萬幫數字能源、恒力集團、協鑫集團、信達生物制藥等企業,走的都是一條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之路。透過蘇南看泉州,代表團越發深有體會: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制造業“當家”,選準賽道、招大引強,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補足缺憾,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寧、常、蘇三座城市用實打實的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印證“創新驅動發展”。以2022年為例,南京、蘇州、常州R&D經費占GDP比重分別達3.7%、4%、3.3%;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為9068家、13473家、3680家。代表團在科研機構備受震撼:超1.2萬名研發人員巢聚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轉化科研成果7000多項;蘇州工業園區已引育國家級重點人才333名,留學歸國人才突破5.5萬人、持證外國人才達1.15萬人,大專以上人才占就業人口比重達54%;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里,創新型企業數量和人才規模在生物醫藥領域均占全國20%以上;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吸引數十位國內外高層次領軍人才、超300人核心科研團隊,為區域和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在企業端,一面面頗為壯觀的“專利墻”是企業練就的“獨門武器”,同樣展示出企業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深受觸動的代表團更加堅定,要沿著今年全市創新大會、首屆泉州人才節吹響的號角,“政產學研”聯動發力,聚人才、拼創新、贏未來。
補硬軟肋,向文旅融合要城市吸附力。南京、蘇州、常州與泉州有著同一張金色名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放眼蘇南三城,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文化與經濟共生共榮,長久以來就是“吸睛”又“吸金”的旅游目的地。以最能代表南京歷史文化地區之一的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為例,自2013年9月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億人次。街區餐飲、老字號、現代零售、文創演藝、民宿等業態融合,正是泉州當下“打造全國最具煙火氣旅游城市、世界海絲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亟待提升的文旅配套。代表團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備受啟迪。
這是一次自我加壓、大抓落實之行
從丘陵到平原,山水相連;從閩南到蘇南,橫跨千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每到一處,合作共贏都是代表團與當地政企交流互動、謀劃未來的一項重要話題。南京、常州、蘇州紛紛希望與泉州發揮資源稟賦特色,在民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智能制造、微電網建設等方面,共抓開放良機、共享創新平臺、共謀產業合作、共促人文交流,推動合作走深走實、結出豐碩成果,攜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泉州熱情回應,積極推介優勢產業、歷史人文、營商環境,拋出“優勢互補、發展共贏”的橄欖枝。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實地解鎖南京、常州、蘇州的發展活力與城市魅力中,代表團成員既認真學習三地改革舉措、創新意識,更深入學習當地干部和企業家身上的精神狀態、工作作風。大家深刻認識到,發展機遇稍縱即逝,容不得前瞻后顧,哪怕是今天的寧、常、蘇也沒陶醉于既有的成績,而是不斷在新發展格局中尋找新出路。當前,省委賦予泉州在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中走前頭、作表率的厚望,既是重大機遇,也是責任使命。全市上下要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自覺將此次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轉化為推動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變為生動實景,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中彰顯泉州擔當。
滿載收獲而歸,重整行裝再出發。這個初冬,激情燃燒、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滾滾熱潮正在泉州大地激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