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薈萃、鄉情濃郁。11月17日,在南安撤縣建市30周年之際,1000多位南安海內外鄉親鄉賢,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共赴南安市“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時代”活動暨第十五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共憶榮光,共敘鄉情,共謀未來。
南安活力名片
2022年GDP達1646億元
全國千億縣第15位
全國縣域百強第20位
全國工業百強第11位
全國投資競爭力百強第23位
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第27位
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體育先進市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
全國五星級慈善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
全國商標品牌十強縣市
全國電商百佳縣市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
全國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市
高速公路密度福建省第一
三十年前南安撤縣建市 (南軒 供圖)
如今的南安正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圖為大會現場。 (南軒 供圖)
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
把心貼著南安再拼30年
走過31載、15屆的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聯結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南安社團,是海內外南安鄉親鄉賢聯絡鄉誼、增進家國情感,溝通互動、促進家鄉發展,推介南安、擴大家鄉影響的平臺和創舉。
大會現場,舉行了聯會印信會旗交接儀式。南京南安商會會長、第十四屆南安世聯會主席楊煌購將印信會旗移交給第十五屆南安世聯會主席、南安市慈善總會會長、廈門市南安商會會長侯昌財,接力搭建推動聚僑賦能、南商回歸的發展平臺,培育新生力量、青藍接力的傳承平臺,凝聚鄉情鄉誼、助力家鄉發展的獻力平臺。
印信會旗交接
“把心貼著南安”,是與會南安海內外鄉賢的共同心聲。接過印信會旗后,侯昌財說,“把心貼著南安,從此再沒有遙遠”,他自己就是因為對家鄉割舍不斷的情結,加入世聯會這個大家庭,回到家鄉投資興業,助力家鄉發展,建功新時代。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香港南安公會永遠榮譽會長林樹哲深情回憶,他目睹家鄉從貧困的“地瓜縣”發展成為全國百強縣前列,現在在海內外,“我是南安人”這五個字,代表一種自信、一種底氣,也是出彩人生的力量之源。
澳大利亞南安同鄉會、澳大利亞南安總商會會長傅港生是一位離開家鄉50多年的僑三代,現在他仍經常帶兒孫回老家金淘鎮。除了長期幫扶家鄉的教育慈善事業之外,他也正在爭取將自己從事的金屬原材料中下游加工產業資源引到家鄉來。澳門南安同鄉會、商會會長吳招毅是僑二代,他經常往來澳門、南安兩地,在老家水頭鎮投資石材項目。老家在洪瀨鎮、年過七旬的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黃印華說,南安人無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家鄉,他時常帶著兒孫回來,“這是疫情過后我第三次回到家鄉,我的后代也在國內接受教育”。
“把心貼著南安,以更大合力、更大干勁,再拼30年”,與會南安鄉賢鄉親們相信,一個更成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南安,必定屹立在這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上。
美麗南安 (南軒 供圖)
回望來路作答三個時代命題
聚力推進南安“5+6”圖景
南安,從來都不是一座平凡的城市。
大會回顧實力南安、活力南安、魅力南安的發展歷程。自1993年撤縣建市以來,特別是近11年,南安經濟總量連跨11個百億臺階,突破1600億元大關,工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大關,形成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日用輕工四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文體旅游兩大新興產業的“4+2”現代產業體系。
感懷南安人骨子里愛拼會贏、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南安抓住每一次機遇,創造了多個“無中生有”的縣域篇章:水頭不產石頭,締造出“世界石都”;侖蒼打鐵補鍋,誕生“中國水暖城”;洪梅不靠海,拼出了“中國水產餐飲第一鎮”。南安全市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44億元發展到如今的1600多億元,增長了37倍,居全國千億縣第15位。
贊嘆南安人基因里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開闊胸襟。建成區面積從4.8平方公里拓展至“一市三城”近百平方公里。走南闖北、漂洋過海,走出了450多萬華人華僑和各界精英,創建了74個全國異地商會和近300個海外社團,創造了“兩倍于本土”的南安人經濟。看好南安、選擇南安,聚集超20萬市場主體、1200多家規上企業、近500家高新企業、近800家外資企業。
褒揚南安人血脈中愛國愛鄉、向上向善的家國情懷。新中國成立后,一批批鄉賢仁達薪火相傳、愛心接力,或捐資公益、熱心慈善,或投資興業、建設家鄉,或風雨同舟、共戰疫情,創下了連續30年僑胞和港澳臺同胞捐資超億元、連續14年域內愛心人士捐資超億元、全社會慈善公益捐資超百億的“南安紀錄”,教育、醫療等各領域得以呈“井噴式”發展。“大愛南安·慈善有我”成為南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站在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上,南安正在思考和作答如何“贏得區域競爭新優勢、激發愛拼會贏新斗志、展現縣域發展新作為”三個時代命題。在當前區位質變、能級躍升之勢、產業集聚之勢、政通人和之勢等“時與勢”形成之際,南安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安實踐“5+6”圖景。大會呼吁,海內外600多萬南安人握指成拳、勠力同心,一起投身偉大時代,一起賡續城市基因,一起推進南安發展,當好傳揚家鄉美名的“宣傳大使”,在家鄉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當好主角”,共同續寫愛拼會贏的時代篇章,也讓“來南安、會成功”的熱語成為每一位在南安創業興業的鄉親鄉賢、嘉賓朋友的真實寫照。
大會上,省委統戰部領導到會祝賀,勉勵閩籍鄉親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服務融入新福建建設上展現更大作為、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展現更大作為。
17日下午,與會南安海內外鄉親、嘉賓朋友參觀考察南安城市發展建設情況。當晚,南安還舉行了“成功故里 武榮芳華”文藝晚會。
南安發布城市品牌標識及宣傳語
鄭成功“親筆”寫南安
成功精神展望城市未來,山海相融凝練人文風骨,眾志成城開拓產業發展。昨日,南安向社會各界發布城市品牌標識及宣傳語。標識將“海絲源頭”“成功故里”兩大城市文化IP符號進行疊加組合,形成宣傳語與標識之間的相互呼應。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范紅解讀稱,標識設計源自南安城市地標鄭成功雕塑。“鄭成功”不僅是標識的視覺焦點,也是南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符號,整體體現了閩南人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不僅講述了海絲貿易昌盛的宋元時代,更展望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明天。
據介紹,標識充分釋放共贏“成功”的象征含義:對于政府,它代表城市發展的成功藍圖;對于居民,它意味著一個充滿成功的未來;對于游客,它是豐富的“成功”文化與旅游體驗;對于投資者,它是充滿成功的商業機遇。
其中,南安二字拼音的首字母“N”和“A”被巧妙地設計成了鄭成功的披風,似波濤洶涌的大海,又如九日山的神圣風景。整體設計蒼勁有力,充滿動感,寓意著南安這個海絲文化的源頭,正隨著“一帶一路”的步伐,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范紅介紹:“標識中的‘南安’是從鄭成功親筆手書中提煉出來的,仿佛是他親手書寫。”
城市宣傳語為“海絲源頭 成功故里”。“海絲源頭”源于南安金雞古港是泉州海外貿易的發祥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以及九日山祈風石刻、安平橋等世遺點。“成功故里”則源自南安獨特的IP符號“鄭成功”,展示南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愛國精神,傳達閩南人愛拼敢贏精神的根脈,描繪南安未來發展的理想圖景。
據介紹,今年年初,南安與清華大學城市品牌研究室啟動開展南安城市品牌形象建設項目。清華大學項目組先后走訪南安28個地點,舉行32次座談會及匯報會,發放并回收1877份電子問卷,于今年7月最終形成6個候選方案并向社會公眾征集意見,進行投票擇優,并最終由南安市審定。標識結合南安的地域特點,針對未來使用場景的不同,設計了凱旋金標準色以及山海青、南錦紅兩種輔助色。
南安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安城市品牌標識、宣傳語發布后,南安將持續做好推廣和運用工作,全面實施南安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與傳播。屆時,將在日常辦公應用、招商宣傳、對外宣介、文化旅游及城市空間布局等各類場合廣泛推廣使用,并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鼓勵社會各界積極使用城市形象標識,創造性傳達南安城市特色和城市個性,努力構建起具有辨識度、統一性的南安城市品牌形象識別系統。
招商項目簽約儀式
十個項目集中簽約
計劃總投資205.3億元
昨日,在“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時代”大會現場,共有10個項目舉行集中簽約,計劃總投資205.3億元,涵蓋鄉村振興、機械裝備、日用輕工、食品飲料、文體旅經濟、商貿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總部經濟等各個領域,呈現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與發展。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南安市國企商務總部及城市更新改造合作項目”擬選址南安美林街道,計劃建造集“創新、智慧、產業融合、大數據交互”于一體的綜合辦公服務建筑集群,打造面向未來的新時代總部地標項目。
在商貿服務業領域,共有三個項目簽約。包括選址霞美鎮,計劃打造成為閩東南地區新能源汽車文化產業新高地的“泉州市新能源汽貿城投資開發項目”;包含體育運動、藝術美術館等內容的“金座南安城市會客廳項目”;成就南安酒店新標桿的“南安國際品牌高端酒店及商業配套項目”。
在鄉村振興領域,南安新簽項目重點聚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礦山生態修復、沿江沿河流域綜合整治等相關內容。未來將進一步為南安產業導入、工程投融資、工程建設、運營等方面提供賦能和支撐。
服務商貿有保障,鄉村振興有力量,實業自然更給力。此次共有三個實體產業項目簽約,其中包括機械裝備方面的“孚斯流體控制有限公司廠區建設項目”,日用輕工領域的“銳步品牌新材料創新研發中心暨全球采購倉儲調度總部項目”,以及食品飲料方面的“南安市大健康食品產業園項目”。三個項目緊緊圍繞產業升級需求,以數智賦能強鏈補鏈,打造標準化園區智造空間,助力產業發展新飛躍。
交通物流是確保南安制造出海的關鍵,當天新簽的“南安市港航運力新增項目”,將計劃實現3年內新增回遷船舶總運力達30萬載重噸的目標,力爭到2025年南安船舶運力突破100萬載重噸。在文體旅經濟領域新簽的“南安成功綜合實踐基地項目”,計劃改造碼頭鎮成功中學舊校區,規劃建設集科技教育、安全教育、技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以研學為主題的教育實踐基地,為南安文旅產業發展再添新抓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