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經濟運行的細胞,更是經濟保持活力、推動技術進步的關鍵主體。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22日上午,“泉州市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召開,泉州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對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做法與成效,以及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作相關解讀。
“一網辦”“零跑腿”讓經營主體準入更便捷
近年來,我市推行經營主體住所自主申報制、集群注冊、住所(經營場所)標準化、“一照多址”等多項改革,降低準入門檻。推行“一窗通辦”“免申即辦”“多證合辦”等改革,實行“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合并審批”,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實行個體工商戶開辦全程“一網辦”“零跑腿”,有力促進全市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截至10月底,全市經營主體150.69萬戶,連續十年位居全省設區市首位。
同時,加大“個轉企”扶持力度,支持保留字號、延續許可審批。今年以來,全市共有506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在全省率先試點“歇業備案”制度,經營困難市場主體可以申請歇業,保留主體資格,今年以來,全市共有46家企業辦理歇業備案。
“首違不罰”“輕違不罰” 讓經營主體盡快恢復經營
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方面,我市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查辦不正當競爭案件22起,罰沒243萬元;組織全市各級各部門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確保市場公平競爭;組織供水供電供氣企業、商業銀行開展自查自糾,清退違規收費金額138萬元,查處案件3起,罰沒223萬元;強化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常態化綜合治理,督促平臺經營者落實主體登記、產品質量等責任義務;在全省率先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制定不予處罰清單135條,推行“首違不罰”“輕違不罰”,制定信用修復8條措施,讓受罰經營主體盡快恢復經營。措施出臺以來,全市移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取消個體工商戶異常狀態標注15.23萬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516條。
實施質量技術幫扶等18條措施 讓經營主體更具創新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泉州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關于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實施質量技術幫扶、優化信用修復服務等18條具體做法,旨在進一步激發民營經營主體創新創造活力。
主要內容包括五方面:一是優化民營經營主體準入,如持續提升開辦便利度、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優化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流程、支持藥品零售企業重組以及簡化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告知手續。二是提升民營經營主體綜合競爭力,如實施質量技術幫扶、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推進小微企業認證提升、加強企業合同信用行為管理與服務。三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如加大高價值專利培育力度、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提升打假維權服務水平。四是創新監管執法方式,如優化信用修復服務、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五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如促進平臺規則透明和行為規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開展涉企違規收費整治。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