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霧凇(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安溪縣湖頭鎮李光地故居之賢良祠(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珞珈寺(李雅真 攝)
東西塔(李雅真 攝)
市民游客開心品嘗魚卷(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德化特色美食黑兔(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面線糊(魏婧琳 攝)
吃燒肉粽搭配熱茶(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帶有古早味道的牛肉羹(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體驗簪花圍的姑娘們爭相在蚵殼厝前留影(李雅真 攝)
土筍凍(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在蟳埔村,隨處可見頭戴簪花圍的阿姨們坐著開海蠣。 (李雅真 攝)
半城煙火半城仙。近日,“旅游風向標”2023攜程口碑榜以及2024冬春旅行趨勢榜發布,泉州再獲殊榮,榮登攜程“煙火美食榜”。
閩南有句俗話“吃飯皇帝大”。泉州的傳統美食琳瑯滿目,遍布各大景點,在游覽美景的同時品嘗煙火美食,不僅可以從山珍、海味中品味城市的風雅食趣,還可以從面線糊、肉粽、蚵仔煎、土筍凍、元宵圓等特色小吃中領略“市井人間”韻味。
小吃
在街巷阡陌中感受市井風味
“……漫步泉州,在這里品嘗地道的美食,體驗明星同款美麗的簪花,各種有趣的體驗讓你對這座城市流連忘返。”這是“煙火美食榜”對泉州的介紹,點贊閩C牌的獨特味道。
鯉城西街:古城“美味薈萃”
人聲鼎沸的西街,綿延著古城煙火氣息。這里是泉州小吃聚集地,你可以找到泉州百分之九十的小吃。
剛剛放寒假的大一女生吳米娜帶著杭州的室友林雅來逛西街,她從網上找到了美食攻略,按圖索驥開啟西街美食之旅。到西街,她們先和鐘樓合影,再來一個鐘樓百年老字號的燒肉粽,一碗經典的閩南面線糊,“加上醋肉和大腸,配上油條,舌尖翻山越嶺。”“打卡亞佛潤餅店,從清末開店至今,已傳承了四代人。”她們看著起落之間,一張薄如紙張的潤餅皮就出來了,加入五花肉、海蠣、胡蘿卜“包山包海”,感受“一卷百味”。她們還品嘗香蔥蒜蓉枝的香酥脆,吃到了泉州特色的元宵圓,花生在唇齒留香。林雅難忘的是土筍凍,沙蟲加上蒜泥、醬油、醋,真是回味無窮。在裴巷小店,她們還品嘗了古早味滿煎糕。
安溪湖頭:茶鄉小鎮藏著“宮廷小吃”
安溪是一座人杰地靈、有著厚重歷史的千年古邑,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清初康熙朝理學名臣李光地就出生在安溪縣湖頭鎮,李光地故居如今成為熱門景點之一。
安溪名肴尤以湖頭鎮的“宮廷小吃”為最——湖頭米粉、網油雞卷、咸筍包等傳統風味小吃都曾登上央視的美食欄目。相傳李光地為慶賀清朝康熙皇帝喜壽,以湖頭泉水制作米粉,帶去獻禮,湖頭米粉也因此聲名鵲起。米粉晶瑩半透明,加上香菇、蝦仁等配料炒熟,香氣撲鼻。
安溪有一句俗語:“宴席三件寶,手工雞卷少不了”。雞卷是安溪人逢年過節或宴請親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湖頭雞卷與眾不同,其外皮采用豬網油而非閩南其他地方常用的豆皮,金黃酥脆的外皮,軟糯咸香的內餡,別具一格。咸筍包包上筍和肉泥等,底部墊上一小塊粽葉,放在蒸籠里蒸熟,咸香軟韌,口感俱佳。
海味
在美麗海岸線盡享大海饋贈
眾所周知,擁有600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有居民海島岸線的泉州,有不少景色宜人的好去處。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東方第一大港”,當年古刺桐港呈現“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繁榮景象。若論自然饋贈,泉州要山有山,要海有海。“靠海吃海”,勇敢的泉州人從搖著小船出海,到遠洋巨輪滿載而歸,豐收而來的海鮮則被智慧的泉州人變著花樣端上餐桌。
豐澤蟳埔漁村:千變萬化的海蠣
這里人頭攢動如同“流動的花園”。全國各地的游客們紛紛來泉州簪花圍,做一回“海的女兒”,蟳埔的蚵殼厝則是最好的背景,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蚵殼也就是海蠣殼,在蟳埔,隨處可見頭戴簪花圍的阿姨們坐著開海蠣。
“在閩南,海蠣有不少品種,本地的海蠣偏黃色,大大小小的街巷都有不少海蠣美食,如果想吃正宗的,還是要到蟳埔這樣的海邊,現開現煮。”呂先生是一名老饕,對美食很有研究,他介紹道,在泉州市區豐海路蟳埔漁村一條街,大大小小的海鮮酒樓數十家,各式各樣的海鮮有千百種做法。海蠣也是如此,當地人也沒人能說清有多少種吃海蠣的方法,煎、炸、炒、煮……紫菜海蠣煲、炸海蠣,但是在游客心目中,海蠣煎還是首選。
泉州有“二月蠔肥韭菜香”的說法,在泉州名廚程振芳的記憶里,小時候海蠣煎算作春節的一道主菜。海蠣混合著蒜苗和地瓜粉,在油鍋里滋滋響,激發了海的鮮,加上炒雞蛋的鮮,配腌制的蘿卜酸,一道海蠣煎讓人久久回味。
惠安崇武古城:打包帶走的魚卷
“聽海風入夢,枕海浪而眠。”從崇武港邊的民宿醒來,可以看見清晨的崇武碼頭,聚集著一批前來買海鮮的人。在這里,海鮮要買得鮮,做崇武魚卷也貴在鮮。
除了一桌海鮮大餐,魚卷是讓人垂涎欲滴的泉州特色美食。當地人小詹介紹,真正地道的魚卷,要到古城里面去尋找。崇武魚卷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精選優質魚,其中又以馬鮫、鰻、鯊等最佳,加入地瓜粉,高質量的魚卷入口柔潤清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
小詹告訴記者:“魚卷可以放在冰箱速凍好幾個月,也成了游客們熱門的伴手禮。”
山珍
在翠屏環繞里品味地道閩菜
泉州背山面海,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80%,山川風物間的山珍自是不少。山里的菜是地道閩菜,可謂“家里家鄉家常味,土烹土調土氣息”。
泉州清源山:一壺閩南茶
若得一日閑,山中品千年。作為泉州唯一的5A級景區,清源山鐘靈毓秀,仙風道骨。山間飲茶,格外愜意。清源山“茶飲文化”不僅是泉州人,也是游客的一大樂趣。老萬是退休的文藝工作者,他經常約上三五好友,周末爬清源山。在天湖、在南臺巖,有知名的大排檔,許多老泉州人上山便是為了泡一壺鐵觀音,配上色澤金黃、肉質鮮嫩的炸醋肉。“聚一聚老友,話一話人生。”老萬說,“這是閩南人的生活態度。”
清源山沿途有許多農家樂,一般都是當地居民開設的私房餐館,主打閩南的家常菜,在這里,可以尋覓不少土味,散養雞鴨肉,菜園里采摘的蔬菜,山下果園里的草莓,不少市民帶著孩子特地來品嘗家常菜,回味童年時候在鄉野的煙火氣。
德化九仙山:“三黑”農產品
九仙山位于瓷都德化,這里離泉州中心市區近兩小時路程。九仙山有三絕:“日出、云海和霧凇”,只有運氣足夠好才能欣賞到三絕中的一絕。山上氣象萬千,有佛光、云海、霧凇等奇觀。
“游覽完山色美景,最期待的就是在山下老街吃‘三黑’土特產。”泉州市民李小姐經常在假日里帶上家人到德化品嘗美食,她口中的“三黑”指的是黑雞、黑毛戴云山羊和黑毛福建兔。
作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德化“三黑”紛紛被推上餐桌,成為遠近聞名的美味佳肴。“姜爆黑雞、黑羊煲、茶油黑兔,寶藏好味,讓人魂牽夢縈。”李小姐對德化美食如數家珍,“德化還有三紅——紅菇、紅酒、紅米;三黃——德化茶油、黃花菜、黃花梨。”她總結道:山里菜就是“土”得健康。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