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泉州市住建局獲悉,2024年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名單近日公布,泉州市共有7個項目入選,其中包括1個縣城更新建設樣板工程、1個完整社區建設樣板工程、2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和3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德化縣龍井片區縣城更新建設樣板工程
該工程位于泉州市德化縣城南,用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從宋初的瓷村,到屈斗宮古窯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代表性遺產點,德化龍井片區集中了紅旗瓷廠、屈斗宮、祖龍宮、程田寺、程田寺古街等重要陶瓷工業遺產,承載著德化跨越時空的“瓷記憶”。
立足尋“源”塑“新”,該工程以“海絲瓷源、民窯圣地”作為設計定位,秉承最潮地標、業態新生、民生改善、瓷都風貌、文化傳承五大愿景,重點打造“一核四徑六區”,“一核”即紅旗坊陶瓷文創核;“四徑”即市井煙火徑、陶瓷文化徑、瓷客創業徑和現代生活徑;“六區”即市井慢行街區、濱河形象區、文旅產業區、瓷文化體驗區、居住示范區和瓷客創業區。
德化縣赤水鎮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
赤水鎮位于德化縣西北部,下轄14個村、1個社區,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戴云山、國家4A級景區九仙山,是國家級生態鄉鎮、福建省環境優美鄉鎮、福建省康養小鎮、福建省森林鄉鎮、泉州市生態示范鄉鎮。去年以來,赤水鎮以申報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揮臺灣團隊在設計理念、服務方式和文化挖掘、文創植入、產業培育等方面的優勢,立足群眾需求,圍繞人居環境整治、農房建設品質、惠民公共空間、產業培育等要素,進一步完善赤水鎮的公共空間和景觀設施,著力打造高山鄉村振興赤水樣板。
石獅市祥芝鎮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
祥芝鎮域實施集鎮環境綜合整治,圍繞污水垃圾治理、桿線整治、公共空間塑造、景觀綠化提升、既有建筑整治、適老設施完善等方面,總投資 3000萬元。項目按“一帶二核心”創建,其中“一帶”指依托沿海岸帶景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沿海路周邊居民生活質量。“二核心”,即以古浮傳統村落為核心做大做深,進一步挖掘古浮古街民俗文化,促進旅游發展;以祥漁斗美灣片區改造為核心,通過祥芝漁村外立面改造、瞰灣步道、盤山公路等項目,持續推進濱海界面提升,打造人文氣息濃厚、地域特色彰顯、社區治理有序、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集鎮。
泉港區福煉社區完整社區建設樣板工程
后龍鎮福煉社區(原福煉生活區)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積約560畝,共有居民住宅樓60棟、居民住戶1686戶,轄區內基礎設施完善。2022年6月經批復成立福煉社區,成立以來先后獲評市級四星級“黨建+”鄰里中心、市級“美好家園”小區、“十佳”村(社區)“綜治+”治理中心等。作為我市唯一入選省級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社區,福煉社區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4項試點任務,從保障社區老年人和兒童的基本生活出發,2024年計劃實施樣板子項目12個,目前,已細化季度實施計劃,梳理現狀補齊短板,努力建設宜業宜居、設施完善、服務便捷、鄰里和諧的完整社區樣板。
德化縣上涌鎮門頭村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門頭村位于德化縣上涌鎮西北部,是德化梨的主要產地,種植茶園300畝。以創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為契機,門頭村委托公司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借力臺灣團隊以線上引流推廣和線下活動策劃等方式聯動營銷,推動鄉村產業鏈的創新與升級。項目將整合本村優勢資源,以德化梨產地為出發點,將臺灣設計理念融入當地紅色文化、農耕文化、茶文化和生態自然資源,對村口古寨、文化圈、展銷空間、上山步道、露營基地等節點進行規劃設計,重點打造閩臺鄉建鄉創基地,建設九仙山下鳳凰山頂茶室營地和10個野奢住宿空間,形成山上山下特色門頭綠色生態采摘觀光景區,打造特色農業文化村落,以點帶面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完善上涌周邊游。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圍頭村是1300多年的古村落,曾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四大出??谥?,今為兩岸交流最前沿的“海峽第一村”。圍頭村充分立足區位優勢,形成“131N”規劃思路,開發多元文化體驗,計劃實施樣板子項目12個,總投資2107萬元,2024年度計劃投資1445萬元。截至目前,半數以上工程已開展前期工作,將進一步擦亮晉江圍頭“海峽第一村”品牌,帶動輻射金井鎮對臺文化交流和城市發展,打造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圍頭樣板。
永春縣吾峰鎮侯龍村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吾峰鎮計劃投資3000萬元,多措并舉,力爭在2025年前建成“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加強建筑風貌管控方面,整治既有裸房,分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三類推進農房改造,建設一批綠色農房和美麗庭院。同時,全域開展“鄉建”工作,推進“侯龍書院”文創、產業展示銷售館建設,發展“書香文旅”和“吾峰小黃姜”特色產業;建設侯龍溪水利風景區、長者食堂、家風館等,完善惠民公共空間。實施“閩臺融合”模式,與臺灣設計師團隊合作,為村莊建設全程提供“陪伴式”服務。開創“四共”樣板,倡導村民全程參與共同締造、共謀建設方案,引導村民共建美麗庭院和公共空間、共同管護公共空間,讓全體村民共評建設成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