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抓城建提品質2024年專項行動方案》近日正式出爐。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泉州市將圍繞“面”上抓城市片區拓展連接、“線”上抓功能配套提標升級、“點”上抓重點項目創優推進,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策劃實施宜居宜業、綠色人文、交通通達、安全韌性、智慧管理、村鎮建設、樣板特色7個專項工作。
練好“內功”
差異化推進中心城區更新改造
聚核強心,環灣向灣。深入開展城市自體檢工作,把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推動全市24個片區全面提質。中心市區聚焦片區重點突破,全面推動6大片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提升、民生補短板項目建設。采取“留、改、提、拆、建”等手法,差異化推進中心城區舊城、舊園區、城中村更新改造。2024年,啟動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東海蟳埔社區、清源山花博園片區等一批示范項目,完成9項重點區域城市設計。
立足打造“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推動老舊建筑綜合整治改造和城市危舊房改造,持續推進2001年至2005年間建成、配套不完善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營造全齡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家門口”(5~10分鐘)范圍和“家周邊”(15分鐘)范圍的業態類型,選擇30個以上社區作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先行試點項目,全市建成21個設施完善、安全健康、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突出“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品牌,強化海絲城市商業核心區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商業(文化)街區。2024年試點實施12處老舊廠區改造提升,全市開工建設1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
為補齊基礎設施短板,2024年,各縣(市、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各打造1個以上無障礙設施樣板區。公共服務設施方面,2024年起,培育和新增100家酒店;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一批兒童友好社區示范點,創新培育一批城鄉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實現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覆蓋。
提升品質
構建高品質文旅消費新空間
著眼生態人文提升,泉州市將打造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重點推進中山南路、洛江橋南古街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傳統街巷保護和整治提升。以老街、古街、歷史文化街區提升為突破口,以“一縣一街區”為目標,實施海絲文化主題街區建設提升行動,聚焦文脈傳承、品質提升、文旅融合、數字賦能等重點,構建高品質文旅消費新空間。
做足“綠”文章,全市實施城鄉一重山林相改造3450畝,建設郊野公園2.6平方公里以上。加快推進“百姓園林、山水園林、文化園林+門戶廊道”建設,打造特色精品公園、口袋公園、立體綠化,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園綠地面積100公頃。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推動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2024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96%以上,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25%以上。
點亮“光明之城,活力泉州”,打造“兩江一灣為主線、門戶廊道為紐帶,兩岸片區相串聯、古今交融相輝映”的城市照明體系。2024年,重點推動門戶節點、迎賓廊道等照明提升工程,推進城市夜景照明精細化管理。
為民建城
新增公共充換電設施1800個以上
做好群眾“掛心事”,成就民生“大幸福”。
聚城暢通——加快構建環灣和中環城交通體系,補齊城市跨江通道短板,加快城市路網建設和改造提升。2024年,重點推進城際鐵路R1線、金嶼大橋、百崎大橋、中環城路等重點線性工程建設;全市新(改、擴)建各類城市道路120公里,完成28條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新增或延伸優化公交線路20條以上,新增公共充換電設施1800個以上、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建設福道130公里,各縣(市、區)各打通“斷頭路”或“瓶頸路”3條以上。
安全韌性——2024年全市新(改)建道路電力管道15公里,推進中心城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新建220千伏城區變、后埔變配套電力管廊約20公里。組織編制“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城市安全風險清單,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運行“一網統管”。實施一批雨洪公園、濕地公園、下凹式綠地廣場等海綿項目。加強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與改造,全市新(改)建雨水管網(渠)70公里,動態消除城區積水點。全市新(改)建供水管網60公里,改造老舊燃氣管道15公里以上,新建市政消火栓209個。
智慧管理——推進實景三維泉州建設,力爭2024年初步建成CIM基礎平臺。加快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基本建成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全市房屋建筑“一網統管”平臺建設,開展自建房專項整治行動。推行“系統代腦”“機器代工”“工廠代替現場”,推動產業基地智能化。
留住鄉愁
打造150個農房改造樣板
守護文化根脈,留住鄉愁記憶。泉州市將補強“山線”和“沿海”2條歷史文化保護線,重點扶持3個傳統村落改善提升項目,完成38棟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保護修繕或活化利用工程。大力實施“刺桐僑厝”保護利用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各縣(市、區)每年保護提升1個華僑建筑群、10棟以上零星華僑建筑,打造“一縣一核心區、一鎮一片、一村一館”華僑建筑風貌展示區。打造150個“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農房改造樣板,精心實施15個省、市閩臺鄉建鄉創樣板集鎮、樣板村。
結合各縣域特色亮點,各縣(市、區)將策劃實施縣域精品項目、亮點工程,各打造1~2個具有當地特色、影響力大、具有全局帶動和示范作用的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