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吐綠,茶香四溢。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南峰巖的南峰茶場,野生茶樹分布在山坳中,沿山勢梯次而上,餐風飲露,壯實的新綠吐著時節的引信……
日前,該茶場由雙遺茶業有限公司接續經營,其采摘制作的茶葉獲得野生有機認證,是全省首張也是全國第二張證書,荒蕪20多年的深山天然饋贈,再次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足成色和底色。
20多年野放為有機認證奠定基礎
南峰茶場海拔1100多米,記者從安溪鐵觀音核心產區的南巖村出發,沿著逼仄的羊腸小道,向上攀爬,微風拂過,葉片里的山野氣息撲鼻而來。據記載,100多年前,便有人在南峰巖種茶。20世紀50年代農業大開墾,南巖村耕山隊開墾200多畝茶園成立南峰茶場。“茶樹長年朝夕飽受霧露滋潤,芽葉肥厚,葉質嫩軟,鑄就了獨特的自然原味和優良品質。”雙遺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明水生長在南巖村,他介紹,由于茶園被高山阻隔,僅有一條羊腸小道與外界相連,村民只能靠肩挑背扛手提,勞作極其辛苦。20世紀90年代,機械化逐步普及,村民紛紛就近開墾茶園,茶場逐漸荒蕪無人耕作。
歷經20多年的默默生長,發現它并讓南峰茶場重獲新生的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制茶工藝大師溫文溪。他深知做好茶必須要有好茶青。為了尋找優質茶青,溫文溪走遍安溪各個產茶山頭。在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的走訪中,他從老一輩茶人的口中偶然得知南峰茶場的歷史。“山高路遠,誰還愿意去管理,已經沒有耕作幾十年了。”南巖村王水勝是南峰茶場的建設者之一,他表示,南峰茶場只養山上的鳥獸,連采摘野茶的人都不想去了。
接手南峰茶場后,溫文溪和王明水一頭扎進茶園,琢磨起“野茶經”。2023年春茶采制后送檢,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未檢出,在申請有機認證過程中,連認證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贊嘆茶山的原始風貌保留如此完整,茶樹在樹、花、草叢生的原始深林中長得郁郁蔥蔥。當即提議申請野生有機認證,俗話說:“老天愛憨人”,真的沒錯,申請的這張野生有機標準,成為全省首張,全國第二張認證證書。
就地取材合理開發成就多方共贏
“20世紀施用農家肥,原始的粗放式管理,而且歷經20多年的野放,當時就地取材、‘粗放式’管理等缺點卻讓茶園得到最好的保護。”溫文溪與王明水嚴格遵循野生采集有機認證標準管理方式,讓荒蕪20多年茶園的茶樹呈自然生長狀態,維護好茶場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利用天然落葉堆肥,最大程度減少人工干預。
每到茶季,每天都有幾十名村民到茶場務工。2-3米高的茶樹,村民踩著梯子采摘鮮葉。“過去無人問津的野茶,成為助農增收的寶貴資源。”村民們紛紛點贊。
2023年,溫文溪和同樣是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的王明水聯手成立福建雙遺茶業有限公司,謀劃發展壯大。溫文溪介紹,“雙遺”是指一次可以喝到兩個非遺傳承人的作品,也指安溪鐵觀音獲得茶界“雙世遺”的名片,重在保護和傳承。
雙遺公司成立后,溫文溪將南峰茶場收歸到原有的中頓茶業合作社旗下,還吸納南巖村的茶農,整合村民閑置茶園,集中流轉,標準化運作,規?;l展,同時也帶動周邊茶農,通過開發新茶園、為合作社務工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
“不僅提高制茶技藝,茶園效益也提高了。”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茶農王丙和第一個加入合作社,他說,由合作社免費提供茶樹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修剪等方面技術服務指導,轉變傳統管理模式,以品質促增收。
“在這里干活離家近,方便。”茶季時,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村民王良水都會到茶園務工,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目前,中頓茶業合作社在南巖村茶園面積400多畝,預計年產量30多噸,生產總值60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50多人在家務工就業。安溪縣西坪鎮南巖村的村民正享受著綠水青山釋放的“生態紅利”。
“茶產業的發展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蓬勃的動能,要發展綠色生態有機農業,才能做大做強茶產業。”溫文溪介紹,合作社實現統一管理、統一制作等,而通過“雙遺”品牌的運作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公司聯動合作社再帶動茶農,用茶產業促進就業、增收、致富,讓更多人種好茶、制好茶、喝好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