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技術對接活動 (泉港區委人才辦 供圖)
行政總廚指導學員擺盤 (陳嘉緯 攝)
“產教融合”一頭連著學校,一頭系著企業。如何變“紙上談兵”為“校企共贏”?近年來,泉港區緊扣“服務本地經濟、對接本地產業”目標,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把課堂搬到車間,實現學校和企業雙向奔赴、協同育人,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讓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通過職業教育跑向更加出彩的人生。
協同育人
架好供給需求“立交橋”
近日,走進泉港福安國際酒店后廚,只見來自泉港職專中餐烹飪專業的學子們有的在磨煉刀工、有的在裝飾拼盤、有的在翻炒菜品……行政總廚何衛林穿梭在不同的教學場景里,或是默默觀看操作過程,或是親自動手示范,濃濃的教學氛圍和撲鼻的煙火香氣在后廚里縈繞。
“這批學生基本功很扎實,上手工作非常快,不同于我們從外面招來的員工,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訓才能上手,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員工。”何師傅對實習學生的表現贊不絕口。
在后廚,今年18歲的莊嚴已經是一位“小師傅”。作為21屆中餐烹飪專業畢業生,他在福安酒店從實習到實訓,目前已經是酒店的打荷師傅。他說,“我家住在附近的錦塔村,想在家門口就業,學校幫忙介紹的工作非常好,而且還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耐心地指導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企業需要什么技能,我們就教什么技能;市場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為方便學生靈活就業,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始終堅持貼緊市場。”據泉港區職業中專學校實訓中心主任莊佳榕介紹,他們今年秋季預計新招學生550人,設8個專業,包括幼兒保育、智能設備、藝術設計、電商等熱門專業。
近年來,該區圍繞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優化辦學模式、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適應市場需求的校企合作新路徑,“引產入教、引企入校”,引進企業的技術、設備、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先后與福建五洲佳豪酒店管理集團、宋小謹餐飲有限公司等區內外企業單位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點對點、訂單式培養企業所需技能人才。
縱向貫通
擘畫人才培養“新藍圖”
“哇塞,考了661分,剛好過商貿管理類本科線,太好了!”近日,查詢到自己參加職教高考的成績,泉港職專畢業生莊雅娜興奮不已,經過考慮最終選擇福建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據了解,在2024年高職分類招考中,泉港職專的首屆畢業生專科上線282人,上線率達100%。對于不少像莊雅娜一樣的職專學生來說,在春季考試之外,職教高考政策的日趨完善,讓他們有了更多選擇。
據泉港區職業中專學校書記莊伊春介紹:“除了招考以外,今年學校和黎明職業大學、泉州海洋職業學院等優質高職院校聯合開辦的‘3+2’5年制分段高等職業教育也開始招生了。”
深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歸根到底是服務人的全面發展,讓有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近年來,泉港區統籌整合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積極爭取泉港職專納入國家和省“雙高計劃”、國家“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計劃”,并深化與國家開放大學福建學習中心、福州大學石化學院、泉港石化園區合作,搭建國家開放大學福建海西石化園區學習中心與泉港職專學歷銜接平臺,實現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對接,滿足學生升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學歷需求。
此外,該區還先后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黎明職業大學等知名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通過合作辦班、“師傅+教師”聯合傳授等方式,累計為泉港石化園區企業培育輸送本科生929人、碩士研究生585人、博士研究生81人,有效解決石化產業人才短缺、招工難問題。
科教融匯
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近日,泉港區召開“泉州市大院大所賦能化工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泉港專場”活動。會上發布了企業技術需求23項、專家科研成果73項,其中由泉州市眾鑫紡織品有限公司現場發布的材料技術需求,吸引泉港石化學院清源創新實驗室的團隊現場揭榜應試。
“我們科研團隊在夜光功能織物的研發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眾鑫紡織在技術上的難題,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占有率,創造更多效益。”清源創新實驗室先進纖維材料與技術創新團隊高級工程師劉龍敏說。
據了解,清源創新實驗室是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承擔布局了省、市化工新材料產業一批重大前沿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其中實驗室與30多家企業組建化工新材料產業聯盟,聯合攻克2個創新項目,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對顯影液材料的壟斷。
緊扣“產業鏈”,布局“人才鏈”。近年來,泉港區堅持發揮大院大所“頭雁”作用,通過清源創新實驗室、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的科研優勢和育才模式,吸納高校人才來此創新創業,通過“初始創新—孵化加速—中試放大—規模化發展”發展模式,主動對接,靠前服務,推動科研項目就地孵化,快速從“研”走向“產”。
截至目前,全區大院大所、科研平臺已與區內外70多家企業建立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合作設立聯合研發中心10個,引進深圳佳彬、德微納科技、清研生物等一批高附加值項目落地泉港,帶動“年產50噸功能型電子粘膠劑、千噸級改性聚苯硫醚(PPSSO)纖維”等一批人才團隊項目入駐中試。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