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關駐石獅辦事處關員對出口集裝箱進行監管 (安鑫 攝)
6月24日,一個出口印度尼西亞,內裝473件、28.09噸膠帶的集裝箱,進入泉州太平洋集裝箱有限公司石湖港區閘口。與此同時,司機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通知,按照信息的提示,司機直接把車開往指定區域,前后大約15分鐘,集裝箱貨柜就順利卸在了海關指定查驗場地。這是泉州海關在石湖港區全面推廣出口集裝箱“過卡分流”模式,提高口岸通關效能的一個工作場景。
“推行‘過卡分流’試點3個多月來,集裝箱在碼頭內裝卸和運輸的次數減少了50%,時間壓縮了90%,碼頭運作高效有序,效能明顯提高。”泉州太平洋集裝箱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管理員蘇清龍告訴記者。
據介紹,泉州石湖港區系泉州港口岸最大的集裝箱航運物流作業區,占泉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總量的70%以上。2023年以來,泉州石湖港區已先后開通新加坡、馬來西亞、阿聯酋等3條外貿集裝箱航線,累計已陸續開通“一帶一路”外貿集裝箱航線10條,為泉州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提供了便捷的海上航運通道。
今年以來,泉州海關在“進千企、解千題”行動中,發現石湖港區出口集裝箱過卡后需堆放在堆存區等待指令,在收到海關放行或布控指令后再調運到相應區域,存在物流周轉效率較低、增加成本等問題。為此,泉州海關將探索“過卡分流”項目試點列入該關智慧海關建設2024年度項目清單,成立工作專班,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密切與電子口岸公司配合,通過把海關和碼頭數據信息進行交互,于3月19日開展“過卡分流”項目試點,并于6月17日全面實現出口集裝箱“過卡分流”模式在石湖港區上線運行。
在該模式下,出口集裝箱過卡后第一時間獲取海關放行或查驗指令,集裝箱不卸車直接運輸到相應區域,實現5分鐘“兩步變一步”,不僅提高物流效率,更節省集裝箱吊裝堆放費用等,提高口岸集裝箱智慧監管水平。
同時,泉州海關持續優化監管通關模式,指派專員對企業通關環節進行政策指導,為企業提供通關手續、靠港停泊、裝卸儲存等全流程指引,全力保障口岸安全暢通、貨物有序通關。1—5月,泉州海關共監管石湖港區外貿集裝箱4.46萬個標準箱,同比增長15.51%,有力助推泉州“海絲”樞紐港建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