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改造是保持制造業旺盛生命力最關鍵的密碼,也是推動企業擺脫傳統生產方式,推進新質生產力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今年5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度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泉州成功入選,成為全國首批20個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計劃單列市除外)。
這一“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頭銜,源于堅實的發展步伐。泉州是全國制造業大市,民營經濟發達,近年來持續推進本地傳統產業向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持續推進企業增資擴產,以技術改造作為重要引擎之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壯大。□融媒體記者 游怡冰
技改引領工業投資強勢增長
“全國”“首批”“新型技術”……翻閱《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每一個關鍵詞都分量十足,閃耀著新技術、新質生產力的生機與光芒。今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次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支持城市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組織示范項目,以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遴選20個城市作為首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
這項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大力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入選的城市將獲得3億元中央資金支持,用于開展試點城市重點項目建設。
泉州搶抓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大政策機遇,認真統籌謀劃,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特色,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精心遴選出石化、制鞋、電子信息等三大產業集群參與申報,去年這三大主導產業占全市工業規模五分之一,技改投資額占全產業40%。經過省級初審、國家審核方案及現場答辯等多輪競爭,泉州脫穎而出,成功入列。
“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級試點為何會“花落”泉州?原因在于強大的制造業實力和先進的智能制造方向引領。
近年來,泉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心無旁騖做實業”囑托,政企互動、愛拼敢贏,把增資擴產、技術改造作為貫徹穩中求進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舉措,圍繞工業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工業投資逆勢增長,經濟保持回升態勢。
工業投資保持強勁勢頭。去年,全市完成工業投資增長19.5%,分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7.2個、10.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6.9個百分點,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達60.0%。從項目上看,去年全市共征集工業投資項目1183項,其中,億元以上工業增資擴產項目385項,10億元以上工業增資擴產項目25項。技改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以來,技改投資年均增速18.6%,數字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90.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71.5%。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為制造業大市,增資擴產、技術改造始終是泉州工業經濟穩中求進的“源頭活水”。近年來,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工業經濟穩進提質的工作部署,泉州堅持發展內生項目與招商引資并重,大力推動本土制造業企業再投資、再出發,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把握方向、開辟道路。
政策為引,投資質效提高。泉州不斷加強完善一系列“真金白銀”補助扶持措施,為企業擴大投資賦能,在全省率先出臺“技改貸”配套貼息政策,市本級再給予1%的貼息支持,部分技改項目實現“零利率”貸款;設立150億元創新基金,以“白名單”方式準入、按2%固定利率支持企業技改項目進行固定資產融資。
智改數轉,加速提質擴面。泉州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泉州制造”升級版。全市超5400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占規上工業企業比例近78%。截至2023年年底,累計建成智慧工廠7家、數字化車間超100間、數字化生產線近1000條,應用推廣工業機器人超1萬臺,累計推動4400多家企業“上云上平臺”。
綠色低碳,推動節能降耗。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泉州開展“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數量均居全省首位。2023年,實施節能和循環經濟重點項目103個,年可節能22萬噸標準煤,16個節能技改項目列入2023年省工業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名單,占全省項目總數比重27.6%,位居全省第一。
努力探索全國新型工業化的泉州方案
泉州以實體經濟當家,傳統產業煥新任務重,大規模技改勢在必行。以入選2024年度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為契機,泉州將大力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以全國試點撬動制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新技改,持續加大制造業新型技改支持力度,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躍遷。努力探索全國新型工業化的泉州方案,增強增資擴產內驅動力,助力企業做大做強,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安上“引擎”。
泉州將按照“135”技改實施路徑,建立跟蹤管理、竣工驗收、推廣應用、績效評估4項機制,全力推進城市試點工作。
“1”是構建“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服務機制,建立政策體系,強化科研、創新、人才、資金、安全等全方位要素保障。
“3”是“點、線、面”協同推進。石化行業,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強、鏈條完整、產業發展成熟等優勢,以化纖產品生產制造為引領,延伸拓展到坯布、染整、面料等環節,實現“石化—紡織—鞋服”多鏈協同改造;制鞋業,重點以點帶面,通過品牌企業聯合鞋底、鞋面、鞋機等上下游企業,以供應鏈為紐帶推動產業鏈智改數轉,帶動全行業數字化升級、柔性化生產;電子信息業,重點攻克集成電路的卡脖子環節,加快國產替代,構建“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裝備、終端應用”全產業鏈。通過打造一批引領性、示范性、復制性強的試點項目,在三個試點行業全面推廣,并逐步向全行業延伸應用。
“5”是打造公共服務支撐能力、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工業設計服務能力、智能裝備供給能力、本質安全能力5種能力,全面保障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建設。
通過這些路徑,泉州將積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綠色數字技改,力爭到2026年全市技改投資增速達到15%以上,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大幅提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