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陳小陽 攝)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值此世遺泉州三周年之際,記者昨日從市文旅局獲悉,泉州推出4條泉州世界遺產主題線路。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產涵蓋了22個遺產點及關聯環境,以一種杰出的方式整合了生產、運輸和銷售的空間結構及關鍵的制度、社會和文化因素。為了讓游客更深入地理解泉州世界遺產的價值體系,泉州文博界四位正高級專家何振良、吳藝娟、吳金鵬、李國宏,聯袂推介了多元社群主題游徑、陸上交通主題游徑、商品產地主題游徑、海上交通主題游徑等4條泉州世界遺產主題線路。
游客在開元寺拍照打卡 (陳起拓 攝)
多元社群主題游徑:開元寺—府文廟—清凈寺。宋元時期泉州獨特的多元社群由中央和地方官員、南宋皇族、僧侶道人、地方大族、海外商人、海內外旅行家等人群組合而成,這些人群為泉州海外貿易的發展和興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并由此在泉州形成了多元文化交相輝映、多元宗教和諧共存的人文奇觀,泉州因此被譽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
晚霞映照下的安平橋(陳英杰 攝)
陸上交通主題游徑:洛陽橋—順濟橋遺址—安平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是基礎,自北向南橫跨了洛陽江、晉江、石井江的洛陽橋、順濟橋、安平橋,是官方主導、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設施的典范。這些橋梁形成了宋元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沿海大通道,不僅聯通了泉州域內的道路,更是擴大了泉州往北、往南的交通要道,促進貨物運輸的通暢便捷。
商品產地主題游徑: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德化窯址(尾林—內坂窯址、屈斗宮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泉州作為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具有強大的商品生產制造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尤其是在生產陶瓷器和冶煉銅鐵技術方面,這些產品在泉州本土經考古發掘出生產基地。商品生產基地所賦存的山水空間環境保存完整,形成了從原料到加工再到運輸的完整產業鏈條。
海上交通主題游徑: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為促進貨物運輸的通暢,宋元時期,泉州在沿海沿江布設了大量的碼頭,以及既作為宗教信仰遺存,又因地理位置特殊而作為航標的石塔,與陸上交通共同構建成具有強大運輸能力、形成海陸復合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六勝塔是商船經泉州灣駛入晉江、洛陽江沿岸內河港口的重要地標;石湖碼頭是泉州外港碼頭的珍稀物證;萬壽塔是泉州灣外海航標,主要解決商船通過臺灣海峽主航道進出泉州港的指航需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