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檔案館收藏著一批特殊的僑批,泉州茶的身影不斷出現其中。當年遠赴重洋的泉籍華僑心心念念家鄉的茶香,在珍貴的僑批中,字里行間除了報平安和游子對家鄉親人的深情,也記錄著他們與家鄉茶的點點滴滴。
隨信郵寄家鄉茶解鄉愁
僑批是維系海外華僑與家鄉親人的紐帶,溢滿了家的味道,其中最常被提及的便是茶葉。
茶葉是閩南的特產之一,水仙種、石亭綠茶、鐵羅漢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泉州本土茶葉,海外華僑時常會委托家鄉親人購買一些茶葉回寄,以解鄉愁。
僑批中提及泉苑水仙種
一封寫于1907年的僑批,是南安詩山侯氏給遠在菲律賓的兒子的回信。信中提及她對兒子身體健康的關切,并提及為他郵寄了石亭綠茶。
在另一封僑批中,晉江浯坑的許垂燁給菲律賓華僑許書璉的回信中,提及“托謀詮兄帶上泉苑水仙種茶10罐、神粬8塊,想必已轉交了”。
1922年,許書璉在寫給妻子晉江人施氏的僑批中,請妻子勸解長輩爭吵,孝順長輩,并匯銀2元。附言則說,如果方便,買些水仙種茶葉郵寄過來。
僑批提及收到鐵羅漢茶、回寄茶資事項
1931年,石獅籍菲律賓華僑黃水璇給姐姐阿好的僑批中提及,已收到阿好所寄茶葉,“接到一匣鐵羅漢茶,感謝不盡”。
在一封來自新加坡的僑批中,曾筱甫提及幼年外出未能得利,奉父母之名入學校讀書,若有妥人南下請托帶好“茶心”。
僑批中提到的石亭綠茶、水仙種都是泉州特產。《漫話福建茶文化》里記錄,石亭綠茶產于南安市豐州鎮蓮花峰,暢銷南洋群島各地,甚至遠銷英國。泉苑水仙種則來自泉苑茶莊,該茶莊創辦于1813年,泉苑水仙種隨著泉州人的足跡遠赴海外,甚至成為僑居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華僑居家必備品。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孳介紹,茶葉一直以來都是泉州乃至閩南地區的重要商品,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外銷商品。雖然在國外也有茶產品,但是由于口味上的偏好,一些華僑還是習慣家鄉茶葉的味道,因此僑批中常有讓家鄉親人郵寄茶葉的內容。
附帶茶資表達親情友情
“客至敬茶”,是泉州人的待客禮儀。在華僑與家鄉親朋往來的僑批中,可看到華僑對聯誼、示禮、傳情的中華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他們雖不能與親朋相聚飲茶,但是仍在書信往來中奉上茶資,以表心意。
1915年,菲律賓華僑許遜扯給家鄉的來信中,附帶茶資。此外,還有大量的僑批中出現“茶資”這個詞,如“同時匯銀4元,其中2元給大舅父,剩余2元給外祖母作茶資”“寄上龍銀4元請查收,2元要買肉脯,望即帶來,還有2元為茶資”“寄上大洋4元以做茶資”“撥出5元作為酒飯的費用,余下5元給您作為茶資”“余者4元賢姐查收以作茶果之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親人朋友見面相聚,都會敬上清茶一杯,交流感情,融洽氛圍,而“茶資”的原本意義,就是親友之間表達親情、友情的茶聚費用。
劉伯孳說,茶在閩南象征著文化和禮數,“以前家里的華僑親戚返程的時候,我們會買當地的茶葉作為伴手禮。”僑批上雖然寫的是茶資,但實際上并非讓收信人真的用于喝茶,更多的是一種禮貌的客氣話。
此外,過去在閩南風俗中,有“送順風”,也即送行之意。以往的交通工具以船為主,順風順流、一帆風順到達目的地,既是出國者本人的希望,也是親友的愿望。送順風之俗,即在出發前幾天,親友紛紛送來雞、雞蛋和面線,以寓吉祥綿長,并贈海外少有而常用的中成藥,如茶餅、天麻、田七、當歸、川芎、烏雞丸和片仔癀等等。親友間也有贈送“午時鹽茶”“柚茶”以及石亭綠茶、泉苑水仙種等傳統茶品的習慣。
僑批業與茶業融合經營塑業態
在僑批中,還可以看到以前泉州人到海外經營茶葉的身影。
1936年11月15日,永春林耀續收到馬來亞柔佛華僑林萬潤來信,信中提及“我年終準備回家,你等明年春天與灶跡同來,灶跡要來洋販賣茶芯,如果你與他同來,甚是為妥。寄大洋20元,抽出2元給哥嫂做茶資。”
周德春茶行在泰國《光華報》刊登的增設民信匯兌部的廣告
1947年,泰國《光華報》刊登的周德春茶行增設民信匯兌部的廣告上,就寫著“專收閩臺各地僑批,價格便宜,回批快捷,諸君惠顧,無任歡迎”。
新加坡源崇美茶莊匯兌信局的廣告
在一張新加坡老報紙上的源崇美茶莊匯兌信局廣告中,一邊寫著“茶葉:武夷安溪,各種巖茶,零沽批發,一律歡迎”,另一邊則寫著“匯兌:匯價公平,信用穩固,手續簡便,迅速達到”。
僑批往來,茶葉販售。許多僑批信局兼營茶葉生意,一些經營茶葉的店鋪也兼做僑批運營。劉伯孳介紹,當時僑批業與茶葉銷售業的融合經營十分緊密,演變成為一種商業文化。安溪華僑在新加坡開辦的林和泰茶莊經營規模較大,覆蓋新加坡、印尼等地,每天來來往往的客人很多。1927年,林和泰開始兼營僑批匯兌業。在林和泰茶行匯莊的廣告單中寫道:“本行兼營匯兌信局,素主匯價公平,待客務期克己從廉,以答各界翁愛護敝行,賜予交易之雅意。凡寄本行之銀信。傳遞祖國,派送敏捷,不取傭資,回文簡快。”
一紙僑批寄鄉愁,一盞清茶解相思。曾經,茶葉同僑批一道,往返于海上絲綢之路,成為華僑的精神寄托。華僑把對故土的無限眷戀和濃濃鄉愁融進一盞茶飲之中,在異鄉仍固守著喝家鄉茶的習慣。而今,再回首品讀,仿佛每一封僑批都帶著歷史的記憶,帶著家鄉茶葉的味道,茶與僑批串成了一個個關于牽掛、關于思念的故事,流傳至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