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樓” 變“平方”為“立方”
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聚力重塑新產業集聚發展
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園將打造成泉州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技術研發、生產的重點集聚區,建成一流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改革亮點
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是國家級高新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十園”之一,也是泉州市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核心園區。園區前身為泉州市軟件園,因周邊環繞著城中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相對落后,園區發展受限。搶抓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園區對空間全面整合、一體規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通過提升樓層高度與承重,實現“工業上樓”,變“平方”為“立方”,提高單位面積的投入產出強度,入駐高新技術企業、大院大所等251家,豐澤區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65%、居全市第一。2023年,園區先后獲評福建省人工智能產業園、泉州市重點創建專精特新園區。隨著數字經濟產業園崛起,周邊區域的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提升,推動北峰片區產業從傳統工業區向現代數字經濟高地華麗轉變,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生動實踐
去年11月正式入駐,今年4月就建成高標準無人化3D打印服務中心,目前已入駐28臺金屬3D打印設備……在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大河數智(泉州)計劃引入100臺金屬3D打印設備,打造全省規模最大的金屬3D打印設備車間,助力泉州傳統模具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全鏈條數字化、綠色化,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如今,類似大河數智的發展故事,在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內不斷上演。園區已然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大本營”,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2家,就業人數3200人,預計今年可突破5000人。
回望十年前,園區前身泉州軟件園建設進度緩慢,園區內的企業產能普遍較低,缺乏創新動力,未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轉變是如何發生的?“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轉型是一個典型的政策規劃引導下的創新實踐。”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陳胄介紹,豐澤區以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為抓手,對園區全面重新整合盤活,從全面規劃、完善配套、招商引資、政策扶持等領域進行探索,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推動高新產業集聚,加強與周邊區域聯動,從而發揮地理優勢,實現區域經濟整體提升。
“老廠區”承載不了“新技術”,也承載不了“新產業”。推動高新產業集聚,離不開新的物理空間支撐。面對原有園區發展緩慢的挑戰,豐澤區采取全面規劃的方法,對園區進行重新設計和空間重塑。
市資源規劃局用地科科長張文杰介紹,我市邀請高端規劃設計機構,以科學規劃布局為引領,按照“產城一體”思路,將原軟件園和周邊環境融合考慮,重新規劃為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將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緊密融合,并在園區東、北側規劃預留拓展區。出臺工業用地提容增效相關文件,放寬容積率等指標限制,鼓勵“工業上樓”建設高層廠房。目前,園區規劃總占地面積由1018畝擴大至4230畝,總建筑面積由74萬平方米擴大至369萬平方米,將打造獨具鄉愁景致的生態園區、海西數字經濟創新門戶。
園區還積極“上天要地”,上演產業空間的“立體擴容術”。通過產業重塑與集群發展,立足中心市區工業用地緊缺實際,園區規劃成片容積率3.0的新型工業用地,推動“工業上樓”“產業鏈上下游變上下樓”,預計新增近300萬平方米工業建筑空間,解決了因城市變遷工業用地減少、產業空間下降問題,工業產業面積不降反升。2024年,園區一、二期預計完成招商80%以上,入駐企業300家,產值28億元,納稅額超1億元。
“我們引進了智慧園區管理系統,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和運營智能化。”陳胄說,園區組建了專業服務隊,制定個性化招商優惠政策,從引進培育、產業用房補助、研發創新、資質排名、人才引育激勵、招商引資和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扶持企業盡快做大做強的獎勵舉措;同時,圍繞新產業、新業態、新人才需求,建設幼兒園、人才公寓、星級酒店、休閑公園等,逐一配齊“食住康樂行”配套設施,結合產業地塊開發適度提前建設,提升產業空間與城市空間契合度,全力打造優質產業社區。
獲得感
藍深環保是從“泉州軟件園”到“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提檔升級的見證者,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服務和配套不斷完善,越來越多合作企業選擇來這里發展,“上下樓即上下游,左右鄰即產業鏈,工作圈即生活圈”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福建省藍深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陳冰冰
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有載體、有政策、有配套,從舊廠區搬遷到現代化玻璃幕墻廠房,政府大力支持我們增資擴產,在裝修期間多次召開企業對接會,對進駐裝修問題細致解答,傾聽企業聲音,解決存在問題,讓我們入駐更加舒心、省心、安心。
——福建鋒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建苗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