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躍進社區的閩南方言角
對于中國人來說,方言就像一條情感紐帶,原汁原味的言語里有繞不開的心靈原鄉。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近年來,泉州大力推進閩南方言保護傳承,在線上搭建了“福娃鄉音·泉腔鯉音”閩南語公益自學平臺,在線下建成投用29個閩南語公益自助學習空間——閩南方言角。而今年暑假,在多個社區的暑托班里,學閩南語成了受孩子們歡迎的“時髦事”。
社區工作人員授課 閩南語課程受歡迎
走進位于鯉城區臨江街道躍進社區的閩南方言角,這里作為閩南語課程教學場所,主要針對低幼年齡段兒童開展教學。楊小妹是躍進社區工作人員,也是閩南方言角的授課教師。今年暑假,她的閩南語教學課程深受社區暑托班學生的歡迎。“課堂上,我全程使用閩南語,根據教材并結合教具開展漸進式教學。”楊小妹說,課程結束后,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詞語和童謠,許多孩子甚至覺得意猶未盡,表示還想繼續學。
楊小妹所說的教材,系由鯉城區閩南語研究會專門開發的一套面對閩南語零基礎兒童的教材,圖文并茂,共有7節漸進式課程,包含生詞認讀、童謠、拓展詞匯以及句式模仿等章節,并延展制作了讀本和掛圖、卡片等配套教學用具。
楊小妹是眾多社區閩南方言角授課教師的一個縮影。為解決閩南語師資短缺難題,推動閩南方言角課程開展,鯉城區組織開展閩南方言角教學師資人才培訓,依托社區力量,建立起一支方言角自有的師資隊伍。目前,已完成培訓3期,培養師資人才87人,初步完成隊伍搭建。“這支師資隊伍不僅在方言角開展教學工作,通過進一步加強培訓,今后還可對外提供服務。”鯉城區閩南語研究會會長紀建強介紹。
助力線下學習 三類方言角定位不同
記者獲悉,作為閩南語公益自學平臺的線下延伸,閩南方言角依托社區文明實踐站、鄰里中心、文化空間等場所而建,可供群眾自主學習閩南語。截至目前,市區已完成建設各類閩南方言角29個,其中社區閩南方言角25個、文化空間閩南方言角3個、園區空間閩南方言角1個。
“建設過程中,根據場所自身硬件特點,建設了社區、文化空間、園區空間等三類方言角,并形成‘三個一’的立體運作方案,即一套方法、一套教材、一支隊伍。”紀建強介紹,各類閩南方言角功能定位各不相同,其中,社區閩南方言角以閩南語教學為主,文化空間閩南方言角作為閩南語展示窗口,而園區空間閩南方言角則是公益課程與師資培訓場所。
“閩南方言角的建設運行,為廣大閩南語愛好者提供線下學習交流空間。”鯉城區社科聯主席吳湘霖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持續優化完善方言角運營,擴大方言角覆蓋面。同時,繼續開發配套課程,優化課程內容和形式,開展閩南語師資人才培訓,提升教學水平,推動方言角自我運行發展。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