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作為福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經濟總量、民營企業及上市公司總數連續多年位居福建省首位,所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居全國地級市首位。近年來,泉州在全力應對危機,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工業用地、水資源、環境評價以及中小企業用工成本升高、利潤空間縮小等矛盾正在成為制約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泉州市委書記黃少萍認為,泉州市作為福建的“東部”,只有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從全國先進城市發展歷程中看到差距、找準方向,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才能不掉隊、不落伍,繼續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發揮引領作用。
黃少萍說,基于這些原因,泉州市發動廣大干部群眾以找差距、謀發展為主線,圍繞泉州能不能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泉州能不能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泉州能不能解決好后勁不足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將思考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具體措施,在思考中謀劃大項目、好項目,以項目帶動來解難題、補差距、增后勁。
黃少萍說,從泉州的實際出發,今年泉州的工作重點將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加快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實施傳統產業高端化、成長型產業集群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以及服務業現代化工程,加快具有當地優勢的紡織服裝、鞋業、石化向3000億元產業集群邁進,裝備制造、建筑建材向千億元產業集群邁進,形成一批超百億元、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強化創新驅動,今年安排財政科技投入7.6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30%以上,開展科技支撐產業升級“雙百工程”,實施重點技改項目200個以上、科技計劃項目650個。二是以項目增強發展后勁。今年泉州將實施重點項目460個,年度投資將達到778億元。推動政府部門加強項目引進、落地、建設的服務保障,通過“直通直達服務”、“審批快速通道”等措施,對重點項目實行審批、用地、資金、要素支持的“四優先”。三是提高城鎮化步伐和質量。組織推進324個“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在建項目、年度投資343億元;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及“六大工程”,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從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從城市社區向小城鎮和農村延伸。四是發揮獨特文化優勢,加快建設文化強市。辦好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進一步密切泉州對臺港澳和對外的文化交流,繼續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整合開發全市歷史文化、生態旅游資源,著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五是加快生態市建設。加大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工作力度,繼續推進對重點流域、近海水域、海岸帶的整治,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推進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六是深化改革開放。以不久前獲批的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大膽先行先試,充分激發4000億元本地民間資本活力,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民營經濟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發揮好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陸地港”和4個省級出口基地作用,進一步提升對外貿易水平。
代表小資料:
黃少萍,女,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197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泉州市委書記。(記者石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