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筑看多元宗教和諧共處
開元寺大雄寶殿月臺下的印度教石雕 (陳英杰 攝)
多元文化造就了泉州人兼容并包的性格,而海納百川的泉州人又創造出各色或許只有在泉州才能一飽眼福的獨特宗教建筑。
摩尼教與道教、佛教:草庵摩尼教遺址,元朝創建時為明教(即摩尼教)寺,明萬歷間為道士住持煉丹,后又被佛教僧人住持,改名草庵;
印度教與佛教: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后回廊上,立有兩根十六角形印度教石柱,石柱上浮雕印度教神話故事和圖案。
印度教與道教:泉州城內縣后街、模范巷交界的白耇廟是明代定居泉州的錫蘭王子世利巴交刺惹的后裔世氏的祖廟,為印度教寺廟,主祀白狗(印度洋山神),其后殿則附祀真武帝、文昌帝君和田都元帥;
佛教與道教:紫帽山的金栗洞,原為道教寺廟,后被佛教徒改造為佛教寺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