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航海通商古建筑: 見證泉州悠久海外交通史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3-10-08

從南宋時期開始,泉州就與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現今泉州許多地方還遺留著當時對外貿易的古建筑,比如真武廟、姑嫂塔、六勝塔等。它們見證著泉州對外貿易的興盛。

真武廟 祈風保航的重要遺跡

真武廟位于泉州市區東海法石社區,依山面海,曾在泉州海外交通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泉州海外交通在宋元時期非常發達,宋代又最尊崇道教,所以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這里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真武廟自宋以來,香火長盛不衰。山門前有一眼明代古井,名叫“三蟹龍泉”,泉水清冽甘甜;山門有一對石刻對聯“仰之彌高大觀在上,過此以往聯步而升”,是清代翰林莊俊元手書;臺階旁的扶手,上有兩尊小獅子,歷經千年雖已風化大半但其形態仍憨態可掬;拾階而上,可看到一塊明代嘉靖年間的“吞海”石碑,意思是說真武勢盛,氣可吞海,而石碑下則是天然而成的巨龜形狀,一旁還有一條蛇探出信子,觀之則與玄武的龜蛇造型吻合,這些都是值得品味的名勝。真武廟因是海上絲路“祈風”保航的另一遺跡,1991年1月聯合國海絲之路考察團來泉州,也特別趕到真武廟考察。

今日的真武廟以其獨特的文物價值,成為弘揚玄武信仰文化,增進海內外文化交流,凝結海峽兩岸同胞感情的紐帶。真武廟與臺灣300余座玄武宮宇有著神緣關系,1997年真武帝神像首次跨越海峽前往臺灣全島巡禮弘法,接受百萬信眾膜拜,為泉臺宗教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

姑嫂塔 閩南游子的故鄉依戀

泉州以石塔為航標,南宋初在泉州灣入海口制高點石獅寶蓋山上建造的姑嫂塔(又名萬壽塔、關鎖塔)即成為來往商船抵岸的航標。其之所以能千年來依然挺立,究其原因,是它的造型和結構按所在的環境和氣候設計,與眾不同。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先生在《中國古塔》中分析說:“寶蓋山上由于海風很大,所以塔的設計與其他塔的形狀不同,下大上小,看上去猶如‘泰山穩坐’,臺風再大,也休想傷害它,這也是它能保存近千年而仍健在的原因。”像姑嫂塔這種形狀的塔在全國極為罕見,它充分顯示出宋代泉州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藝。

對于姑嫂塔的建造,在閩南一帶流傳著一則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明代著名歷史學家何喬遠的《閩書》記載:“昔有姑嫂嫁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于是“姑嫂塔”一名遠揚海內外。閩南一帶,尤其是泉州自古以來往東南亞等地謀生者甚多,他們遠隔海洋,思念故鄉,姑嫂塔成為游子們揮之不去的依戀。后來,姑嫂塔就衍化為閩南僑鄉的象征。

六勝塔 對外通商的商船航標

六勝塔屹立于石獅蚶江金釵山上,瀕臨海濱,俯瞰石湖碼頭,與大、小墜島之間的岱嶼門主航道遙遙相對,又與姑嫂塔南北遙遙相望。它建于北宋政和年間,在宋末毀于兵火。為了適應元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更為興盛的需要,海商凌恢甫于至正年間重建,使之繼續發揮航標的作用。

姑嫂塔、六勝塔以及供來往的商船裝運貨物的石湖古碼頭,成為閩臺文化淵源一體的重要見證。2002年還被納入“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考察點。

來 源:泉州晚報 記者李凱龍/文 陳曉東/圖 責任編輯:阮李理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线路在线观看 | 自拍微拍福利精品在线资源 | 日本激情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不卡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