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郊區和河北河南等地,端午節又稱作“女兒節”。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如今,很多人父母都在外地,三天的小長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趕。
事實上,對于父母在外地的職工,國務院曾出臺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未婚職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長可達45天。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這個1981年出臺的規定“名存實亡”,很多人“聽都沒聽過”。
調查
過半被調查者沒有休過探親假
老家在河南的周蘭英是北京市朝陽區某街道的公務員,6月15日,她向單位申請休探親假,“我準備帶著女兒回家,跟父母一起過個端午節。”
按照國務院1981年的規定,像周蘭英這樣的機關事業單位已婚職工,每4年可以享受20天探望父母的假期。加上探親來回的“路程假”,周蘭英今年的探親假總共有24天。
像周蘭英一樣休過探親假的職工并不多。日前,記者隨機選取了20位來自北京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對其進行了小調查。其中,8人表示,沒聽說單位有探親假;而40人中,休過探親假的只有5人。
據海淀區某街道人事科一位負責人介紹,該街道近十年來只有一位員工請了探親假,還是因為家里出了急事,離開時間較長,回來補假時填的“探親假”。
追訪
“扣錢太多”導致“有假不休”
記者發現,在有探親假的單位,休過探親假的人也不多。
北京某銀行的員工李銘(化名)告訴記者,單位事情太多,即使報了探親假領導也不會批。“我們單位是讓員工在帶薪休年假和休探親假中選擇一個。去年我申請休探親假,領導跟我說,許多員工連年假都放棄了,你還休什么探親假?”
工作太多,領導不批之外,員工不休探親假的另一個原因是影響收入。雖然國家規定,探親假期間不扣工資,但不扣的工資僅為基本工資,大部分績效工資會被扣除。
工信部下屬一事業單位員工劉濤(化名)說:“我們的檔案工資只有幾百塊,其他的是績效工資。如果休探親假的話,一休接近一個月,幾千塊錢就沒了。”
記者從廣東省一家省屬事業單位了解到,該單位員工在探親休假期間,只保留基本工資,而績效工資將全部扣除。這家單位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普通員工休探親假,一個月只能拿到一千左右的工資,損失的工資收入大概在7000元左右。
相關>
部分省份出臺過探親假細則
記者從人力社保部門了解到,1981年國家出臺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當年大部分省市也都出臺了實施細則。
北京的實施細則中明確,職工家在本市,距離工作單位較遠,但已按本市職工上下班交通費補助辦法享受了交通補助費的,即不再享受探親待遇。
此外,北京市還對探親假中的一些規定作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其中說到《探親規定》所稱的“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回家休息約一晝夜的。
江蘇省的實施細則中提到,女職工到配偶工作地點生育,超過五十六天(難產、雙產七十天)產假后,又與配偶繼續團聚三十天以上的,雙方當年都不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路費可按探親規定報銷一次。
在上海市的細則中,還對探親假的工資做了規定,其中說到,計算月標準工資時,應包括基本工資、保留工資和附加工資。記者從人力社保部門了解到,目前的工資結構已與1981年時有很大區別,具體休假期間如何界定核發標準工資,基本上由單位決定。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