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個“高價收藥”群體長期在市場騷動,他們收購一些市民“不要的藥品”,通過轉賣賺取差價。
這些非法收售的藥品質量難以保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隱患,原來用于“救命”的藥可能已經過期或是變質,甚至就是假藥。然而他們有其生存空間——收藥者有相對穩定的供藥群,也有廣闊的銷售市場,在不斷“發展”中形成了一條獨特的“經濟鏈”。他們收購的藥品來自哪里,又銷往何處?什么人在消費這些藥品?
□早報記者 許奕梅 張金華 文\圖
網上收藥
回收藥販轉戰網絡隱蔽交易
“長期供應回收貨……”“求購:腦心通、救心丸……”“長期現貨供應大量藥品……”在QQ上搜索進入“收藥群”,里面有上百名群成員,每天都有不同人在群里發布著收藥和賣藥的各式廣告,也留下電話,廣告內容是上百種藥品名稱。
過去,市民也許能在醫院周邊和醫院廁所里看到各式收藥小廣告和電話,如今為躲避查處,藥販更多“轉戰”網絡,更為隱秘地在進行收藥行為,也將網絡這個虛擬場所作為“銷貨”場所。
一位從事醫藥代表多年的陳先生稱,藥販子多來自安徽省和廣東省。這兩省的藥品流通比較大,藥販在全國都有收藥。
流向何處
賣藥店:可用醫保卡買藥套現
通過收藥QQ群,記者嘗試與一位藥販聯系。記者自稱手上有替吉奧和瑞寧得兩種藥品,它們都是癌癥用藥,其中替吉奧價格接近2000元,瑞寧得在650元左右。
收藥人詳細詢問記者兩種藥的生產廠家,每盒有多少粒后,給記者的報價分別是470元和150元每盒。記者隨后也詢問了其他兩種藥,收購價也在市場藥價的兩三折。
當記者詢問藥快到期了能否回收時,收藥人稱因要轉賣給藥店,快到期的藥不行,最好是2014年以后生產的藥品。而當記者詢問還需要什么藥品時,收藥人發來了一份目錄,上面有上百種藥品名稱,主要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腫瘤等藥品為主。“這些是藥店的暢銷藥,貨源會比較緊缺。”
“你有醫保卡嗎?卡里有錢的話就按我給的單子去醫院刷卡買藥,到時看具體藥品給你現金,至少五六折。”交涉中,藥販告訴記者他不僅回收一些剩余藥品,還讓市民用醫保卡刷卡買藥然后再收藥。“刷卡出來的藥品比較新,會更好賣。”
賣病號:快過期的藥也有人收
記者隨后在群里詢問:“手頭有快過期的藥有人收?”一位自稱在某醫藥公司工作的收藥人便主動與記者聯系說要收近效期的藥。
記者稱有替吉奧、腦心通、救心丸三種藥品。對方也詳細詢問了藥品的生產廠家,藥品規格和生產日期。記者稱替吉奧是到今年12月就到期,對方稱如果是最新日期的收三四百元,快到期的只算100元一盒,并表示:“快到期的藥店都不要,我就通過醫生介紹賣給病人吃,快過期的替吉奧賣300元,如果日期新的可以賣六七百元,要是過期前還銷不出去就只能作廢。”
而問起腦心通和救心丸收多少錢時,“這幾個小的不值錢,就一兩盒的賣不出去,除非量大。”對方稱。
當記者問說,快過期的能否改日期再賣個好價錢時,對方稱:“現在藥檢查得厲害,不好改,以前倒是有做過。”
業內爆料
舊藥包裝變成“新藥”
在與藥販的接觸中,記者了解到,不是所有藥品都那么受藥販子的青睞。他們往往更喜歡價格高昂但患者又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腫瘤等藥品就都可以收,如治療肺癌的藥物特羅凱等高價藥品。
對此從事醫藥代表的陳先生稱,這幾類藥品需長期服用,需求量大,而且價格昂貴,尤其是治療腫瘤的多為進口藥,一些藥品還是限制藥物,需要在一定規格醫院才能購買,這就給藥販提供了市場。
另外,近效期的藥品收購價都較低,大多按一兩折收購,比如供貨價是10元,收購時就一兩元,再低價甩賣給農村診所或一些老病號,甚至有些還會違法操作,收購醫院的真藥盒來做假藥,或者將藥品更改日期后再銷售。
而此前媒體報道中也揭露,回收藥大部分都流向了城鄉接合部以及偏遠地區的一些私人診所、小藥店。這些小藥店、小診所都比較喜歡使用回收的藥品,因為能節約不少成本。而對低收入人群來說,低價藥也更有吸引力,如此回收藥只要便宜就有銷路。
而一些有組織的藥販子,他們在全省甚至是全國都有專門的收藥人員、處理人員和銷售人員,甚至還有自己的醫藥“生產工廠”。收藥人員將收上來的藥集中分類,換上新的包裝和條碼,變成“新藥”,然后醫藥銷售人員再對分銷商、藥店、醫院進行大面積銷售。
正確處理
定點藥店回收 部門統一銷毀
是否有正規渠道可以處理用不完的或過期藥品?記者了解到,目前泉州市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就在市區八家定點藥店設有“過期藥品回收箱”,無償回收處理藥品。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市區溫陵路的國大藥房東大分店,在藥店內顯眼處就放置一個“過期藥品回收箱”,藥店工作人員打開柜門,里面堆滿了市民帶過來的回收藥品。“一般都是家里備的常用藥和醫院開的吃不完的處方藥。”工作人員說,拿藥來回收的多是一些老人和老顧客,剛開始回收時來的人較多,現在則比較少,有時十天半個月才有人拿藥來。“有的市民覺得把藥拿過來沒有贈品也不能換錢,就不想拿藥來回收。”
泉州市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質管部邱經理介紹,公司每隔一季度或半年就會從八個定點門店統一收齊回收藥,將它們大致按液體或顆粒類分裝成箱打包好,再交給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集中銷毀。
記者了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要清點過期藥品數量,并把這些藥品封存在回收藥品倉庫內,回收后的過期藥品由藥監部門定期作無公害銷毀處理,絕不允許再次流入市場。
部門說法
私人回收藥品倒賣 屬違法行為
“私自回收倒賣藥品肯定是違法的,銷售藥品必須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方可銷售。”昨日,記者就私人回收倒賣藥品采訪了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除中藥材外,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必須從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因此,無論是回收藥品,還是將藥品賣給藥販都屬于違法行為。一旦發現這類行為,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據悉,藥品回收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藥品的存放易受溫度、光線、濕度等的影響,如果藥販沒按說明書的儲存條件去存放回收來的藥品,可能會導致藥品變質,引發諸多不良反應,甚至會危及性命。
該負責人表示,為加強過期藥品回收管理,防止過期藥品重新流入社會給群眾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對環境帶來的污染,泉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組織市區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8家門店設置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回收過期藥品,集中存放,并定期清點移交該局統一銷毀。該負責人表示,一些市民把家中過期失效的藥品和剩余的藥品賣給藥販子,也給不法藥販提供了商機。建議市民將過期或多余藥品送到就近藥店回收后統一移交銷毀。
若群眾發現有人私自回收倒賣藥品,可撥打12331舉報。同時,他也提醒廣大市民,購買藥品盡量在正規藥店購買。
新聞鏈接
兩藥販倒賣藥品百萬元
一把椅子、一個“回收藥品”廣告牌,47歲的邵某和35歲的陳某,長期在合肥市各大醫院附近、菜市場等地擺攤,非法收購、轉賣藥品上百萬元。去年7月7日,兩人因犯非法經營罪,分別獲刑兩年兩個月、四年五個月,并處罰金。
陳某、邵某只是以汪國文等嫌疑人為核心的特大非法經營藥品案的兩個下線人員。汪國文交代,他從醫藥公司業務員及藥販子處低價收購藥品,再集中向其他買家供應藥品,通過賺取差價獲利。經調查,2010年以來,僅汪國文一人經手的貨款就高達2600余萬元。這些藥品多數流向了小藥店、小診所,由于藥品來源復雜,質量難以保證。
“白衣天使”倒賣截留藥
1988年出生的舒潔是浙江永康一家重點醫院重癥監護室的護士,她在該醫院做護士已經有5年時間。
由于是重癥監護病房,經常有病人病逝,用不完的藥患者家屬也不會要。另外,由于藥的劑量大,有時候一位患者只需要半瓶或1/3瓶,但醫生都是開一瓶的量。護士在用藥時,會給兩個患者用一瓶,就會省下一瓶。
她截留下患者的“蘇普深”“蘇肽生”“洛賽克”等藥品,賣給藥販子,從中賺取數萬元。“我賣的是真藥,沒覺得違法,只是違反職業道德。”舒潔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