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位于廈門市同安區洪塘物流園內的廈門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正式啟用并開始試營業。這也意味著,建成使用長達20年、位列全國專業蔬菜批發市場10強的廈門市同安閩南果蔬批發市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并搬遷至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
升級改造后的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將以更大規模、更便利的交通、更加合理的布局、更完善的功能、更智能的結算、更先進的設施實現了華麗的轉身,這意味著閩南果蔬批發市場迎來轉型升級,向全國前列的綜合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邁進,并推進廈門乃至閩南農業產業化升級和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其將承載起更加重大的穩定市場農副產品價格、調配南北農副產品品種的全新使命。
(文/楊心亮 劉剛 圖/何東方 物流中心)
舊市場退出歷史舞臺 新市場實現華麗轉身
22日上午,位于同安區洪塘物流園區內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只見熙熙攘攘的人群比平日里更加熱鬧,往來的大貨車緊張有序地搬運著一批又一批新鮮果蔬,商戶們很激動。
據悉,閩南果蔬批發市場于1995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實際使用面積僅150畝。市場以蔬菜中轉批發為主,供應的蔬菜占全廈門市總供應量80%以上,2014年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達到123.26萬噸和36.65億元,日平均進場人數2萬人次以上,進場車輛每日達3000輛次。閩南果蔬批發市場已經發展為南菜北調、北菜南運重要的全國蔬菜中轉基地,輻射大陸地區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部分蔬菜還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目前,閩南果蔬批發市場是全國專業蔬菜批發市場10強,農業部定點聯系市場,被國家商務部列入“雙百市場”,是福建省八大重點扶持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之一,也是福建省龍頭批發市場和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廈門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9年被商務部授予 “建國六十周年帶動地方經濟突出貢獻獎”。
數據顯示,自2003年之后,閩南果蔬批發市場每年交易量和交易額都以20%以上速度逐年增長。然而近兩年,市場交易量和交易額增長的速度有所放緩。負責該市場運營的閩夏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陳樹藤坦言:“由于早期設計的市場規劃用地小及建設資金制約,市場建設的標準較低,場地規模較小,造成大型運輸車輛進出堵塞,市場擁擠不堪,成為市場快速發展的瓶頸。”
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項目一期22日試營業后,將以現有蔬菜批發為龍頭帶動培育水果、水產、肉類及干貨調味品等其他農產品批發業務的發展,預計年交易量可從目前的123萬噸增加到200萬噸,年交易額達60億元,年創利稅0.4億元以上;二期建成后,物流中心的交易量可達到3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利稅0.8億元。
新物流中心硬件完善 功能分區清晰 配套齊全
寬敞大氣,明亮開闊,記者來到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整齊的交易棚,每個大棚上都有清晰的指示牌,標明交易類型。收菜區、水葉菜區、水產凍品區、肉類區、水果區、干貨糧油調味蛋品區、停車區……新啟用的廈門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明亮寬敞,各功能分區清晰醒目,一改舊市場內擁擠雜亂的景象。
“新的市場將實現從專業蔬菜批發市場向綜合性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的轉變。”陳樹藤介紹說,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計劃分兩期建設,將提供更大的場地空間,更完善的功能布局,并升級物流中心內的軟件和服務,為原市場的發展困境“破局”,推動廈門市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批發市場。
記者了解到,一期工程園區劃分為A、B兩塊。A地塊位于園區內市政道路北側,分為綜合區、收菜區、自產自銷區和水葉菜區。其中,收菜區、自產自銷區主要為解決改善本地農民賣菜難問題配套建設,此前在舊市場,本地農民只能在市場周邊的道路旁擺地攤交易。
綜合區內含水產凍品區、肉類區、水果區、干貨糧油調味蛋品區、餐飲區等,共有店面95間。閩夏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樹藤介紹,原來在閩南果蔬批發市場,很少涉及水果批發,新市場營業之后,將首先培育水果二級批發市場,并在項目二期建設水果一級批發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果蔬批發市場。
B地塊位于園區南側,主要功能分區為蔬菜一級批發區、蔬菜二級批發區、配送加工區、餐飲休閑區、生產資料和種子種苗區,以及銀行、超市、快捷酒店、檢測中心、電子結算中心和信息中心,各功能區嚴格分開。目前物流中心招商安置工作已完成,現有商戶超過500家。
相關負責人表示,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有利于做大做強農產品批發市場,推動廈門市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小城鎮建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廈門及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與臺灣農業交流和現代服務業合作;構建較為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為市民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園區軟件升級 結合獎勵措施 穩步推進電子交易統一結算管理
今后,在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只需要一張卡就可以搞定看似復雜的大宗交易。借助電子化交易平臺,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將采用鼓勵獎勵方式逐步采用電子結算,在園區內推廣使用與農行合作開發的閩夏卡,在智能稱重交易終端進行刷卡支付,提高交易效率和結算安全性,同時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買家們只需持有一張閩夏卡,不僅可以在批發購買蔬菜、水果等交易時實現交易結算簡單快速操作,改變以往面對面的現金交易模式,省去不少麻煩,還可以繳交停車費、水電費等其他各項費用,一卡走遍園區。
“我們將穩步推進,逐步改變市場的交易方式。”陳樹藤介紹,電子結算不僅效率高、資金安全,還能夠將結算數據實時傳輸到后臺,有利于統計數據的真實準確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而為了鼓勵買賣家使用閩夏卡進行資金結算劃轉,市場管理方將對使用閩夏卡結算的賣家按結算金額的比例返點,并計劃每年拿出大約250萬元對前來園區采購且采購額排名前列的買家進行獎勵。
此外,在人員管理上,新的物流中心將進行搬運體制改革,整合中心內的搬運工資源,改變過去無序的搬運秩序。新的物流中心內,將由市場管理方和經營戶代表、搬運工代表共同牽頭,將原來“各自為政”的老搬運工組成搬運裝卸隊伍,初步擬先組成21個隊,由市場管理方對市場進行區域劃分,分別安排固定的搬運隊。市場管理方將對搬運隊的服務及收費進行指導監督,并且要求統一著裝,統一服務。此外,搬運隊伍將實行統一結算,通過電子結算平臺,精確計算搬運隊的工作量,之后再由搬運隊與市場管理方直接結算,商戶搬運費用在貨物進場過磅時直接交給市場管理單位,不再與搬運隊產生直接的經濟關系。
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后,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會實行封閉式管理,根據功能區的布局,形成多個獨立封閉的功能區。各功能區的出入口實行門禁管理,對一些區域將限時關閉,杜絕休市后小偷小摸的出現。停車場的出入口同樣通過電子識別技術,對車輛進行階梯式收費,避免個別車輛長期霸占停車位,保證交易車輛有位可停,維護交易秩序。
此外,為了加強管理,新市場還安裝了250個高清探頭,并專門設置監控中心,基本實現市場無死角監控。
名片
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
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由同安國投集團市場管理公司與廈門夏商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規劃總用地面積500畝,計劃投資總額約10億元——全新的廈門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分兩期建設,將建成一個集蔬菜、水果、海水產、肉類、凍品、糧油、干果、調味品、副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冷藏冷鏈物流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將充分利用同安位于海峽西岸廈漳泉經濟區中心的獨特區位優勢,以蔬菜批發為基礎,積極拓展其他農副產品業務,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配送業務,冷凍儲運業務,按照行業發展要求,高規格建設規模集約化、管理規范化、信息網絡化、產品品牌化、功能多樣化的大型綜合性現代農產品批發市場,把市場打造成海峽西岸重要的區域性農副產品集散基地。
鏈接
獎勵措施
對通過電子結算系統進行資金實際劃轉的采購商,全年采購量(占50%)、采購額(占50%,且全年采購額達到1500萬元以上者)兩者綜合排名在所有采購商中前60名的給以一次性發放獎勵金,獎勵金額從3000元到20萬元共分為6個等級。
對經營戶和采購商在日常交易中采用通過電子結算系統進行資金實際劃轉的,經營戶按交易額的萬分之一予以獎勵,采購商按其采購額的萬分之三予以獎勵,每季度結算一次并進行現場表彰。
為鼓勵廣大采購商到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進行采購,以及推廣普及經營戶和采購商通過電子結算系統進行實時資金劃轉,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啟動電子結算開始的第一年,制定獎勵辦法如下,以后每個年度的獎勵辦法一年一定。
[交通提醒]
廈門閩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位于廈門市同安區洪塘物流園區內,進入物流中心交易車輛建議走順時針的環形路線,避免車輛從同一路口進出帶來的塞車等問題。即物流中心入口位于城東中路,交易車輛可沿324國道,拐進城東中路,行駛至物流中心入口后右拐進市場,沿市場中間的市政道路一直前行,可到達市場出口,隨后右拐南行之后可回到324國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