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消息發布以來,教育資源能否滿足更多生源需求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在“十二五”期間就積極建設公辦幼兒園、進行中小學擴容增量,增加了大量學位。為了新的生育政策,市教育部門還將協同規劃等有關部門,結合“十三五”規劃進行教育資源布局調整,推動幼兒園到高中15年教育的全面普及。 □本報記者 曾聰虹 通訊員 陳華森
2020年年底前,力爭新建百所公辦園
“十三五”期間,是泉州加快轉型升級、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強烈期盼、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的重要階段。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落地,再到孩子入園,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因而“十三五”期間,是調整教育布局適應新形勢的關鍵階段。
“我市目前正在結合人口出生率的變化對‘十三五’規劃進行調整,未來的教育布局將有所變化。”市教育局局長鄭文偉表示,全面放開“二孩”后,生源將增加。與農村相比,影響更大的是城市。我市將在“十三五”期間充分考慮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趨勢和生育政策調整等因素,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
學前教育方面,努力保障所有適齡幼兒都能就近入園。到2020年年底前,全市力爭新建公辦幼兒園100所,每個縣至少建有1所縣級公辦實驗幼兒園,每個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內至少設有2所以上公辦幼兒園,經濟發達及人口密集的鄉鎮建2所以上獨立設置的公辦中心園。全市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可提供的入園學額將占全市在園幼兒總數的75%以上。
義務教育方面,進一步優化中小學資源配置。按照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均衡發展,結合城鎮化、人口流動的新趨勢和國家頒布的班生額(小學班生不超45人,初中班生不超50人),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的總體規劃,在建、新建城市小區,堅持學校布局與城市建設同步,避免“大班額”和因教育資源短缺而造成輟學的現象。爭取早日完成城東、東海、江南學園建設并投入使用。
此外,切實縮小校際、城鄉差距。統一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辦學經費、教師編制、教師工資和公用經費標準,適當向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傾斜。全面深化實施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集團化”辦學和農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等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模式改革,優化名校帶新校等集團化辦學模式,發揮名校名師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多措并舉破解“擇校熱”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高中將逐步實現免學費
“目前,我市高中階段教育已經基本普及,其中中職學校免學費,高中學校也將逐步實現免學費,將率先免除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普通高中學雜費。”鄭文偉說,高中階段教育包括中職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繼晉江率先開啟高中免學費后,其他縣(市、區)將根據各自財力逐步免除高中學費。堅持普職協調發展,落實普職招生比例大體相當的要求,力爭2017年—2020年穩定在5.5∶4.5左右。
不僅如此,未來幾年,我市將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幼兒園到高中15年基礎教育,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將達到96.5%;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60%;全民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每萬人口受高等教育人數將達到750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將達14.2年,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備。
到2020年,我市將力爭達到大部分各項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指標高于全國、全省確定的目標,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行列。
相關鏈接
“十二五”新增公辦園學位7.7萬個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市實現全市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三年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7.19%、100%、96.54%、92.5%、40.2%,實現“十二五”事業發展預期目標。組織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引導、規范發展民辦幼兒園,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全市公辦園從83所增至245所。全市投入11.38億元,新建、改擴建194所公辦園,新增學位近7.7萬個。
同時,組建泉州五中教育集團,泉州五中、泉州七中、晉江養正中學開設中外高中課程實驗班,確定普通高中特色化辦學實驗學校18所,普通高中達標校87所;全面實施中職免學費教育,中職學校從59所調整至36所;高等學校21所,在校生從11.9萬人增至近13萬人;新增5個職業教育集團。
教育發展基礎能力持續增強。全市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從2010年的62.1億元增至2014年的121.22億元,4年來累計投入366.12億元;全市共接受社會捐資助學資金達6.01億元。實施中小學擴容、薄弱校改造和校安工程(長效機制項目)新建中小學校舍面積262.25萬平方米,擴容增加學位52551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