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市井十洲人”的盛景讓泉州人引以為傲。千年之后,在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舞臺上,泉州以文化藝術引來八方賓朋,30余項靜態文化主題展覽、百余場文藝動態展演,讓40多個國家的嘉賓和60余萬群眾共享一場文化盛宴。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黃雅珊
靜態展示
傳統文化歐亞風情各展魅力
本月6日開始,市區新門街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區化身市民文化會客廳,園區內各個展館承載的30余項靜態文化主題展覽迎來八方客。這些展覽既有最“土”的閩南特色,也有跨域歐亞的國際風情……據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區統計,至今已有60余萬人次觀展。
有著1300年歷史的西街,如何更好地保護和開發?《西街規劃展》首次向市民公開展示了歷年來古城保護特別是西街改造規劃設計成果,既有整體性的《泉州古城保護整治規劃》《西街保護與更新設計》,又有區域性或個體性的《西街線廠改造設計》《西街織布廠改造設計》等。市民看后表示,終于感受到了西街在“不斷生長”。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從《寫生泉州》美術作品聯展上的古村落、古寺、古街,到《閩南風俗風情攝影展》的泉州拍胸舞、火鼎公婆,再到《大美泉州》攝影展、泉州工藝美術精品展、《寫生泉州》美術作品聯展、鄭盛龍閩南瓜果畫展、創意陶瓷主題展等,各種閩南元素悉數亮相。
走進“文化尋根”中華姓氏雕塑展,百座雕塑采用不銹鋼、鑄銅、烤漆等材質,將平躺著的文字以立體的效果展示出來,極具視覺沖擊力,每座雕塑下方都貼著紅底黑字的簡介。來自江蘇的姚女士說,以前對自己的姓氏起源沒有了解過,通過這次展覽增長了見識。
中華姓氏展的大眾化引人追捧,冷艷、嫵媚、華麗的華服展則吸引了不少女性沉浸其中,喜歡《紅樓夢》的市民可以在“清孫溫繪《紅樓夢》特展”中一飽眼福,研究建盞的則可以在《建盞髹繕作品展》中拾惜殘缺之美。
更引人關注的是,是本次亞藝節上亞洲文化全新形象的多角度展示。亞洲美在哪里?美國、德國、越南、韓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600余位中外網友發來原創圖片、視頻、論壇和臉書貼文700多份,共同參與“樂享中國——發現亞洲之美”全球征集活動,最終50幅內容涵蓋亞洲風土、人物、表演和工藝等方面的攝影作品榮耀上墻。其中,尼泊爾“佛自故鄉來”唐卡藝術展上,近百幅散發著濃郁宗教文化氣息的國家館藏級唐卡藝術珍品,給觀者帶來了別具一格的審美體驗。
歐洲也有文化之都,而且評比活動早在1985年就開始。這次亞藝節,走進“文化之都 國際魅力”展區,比利時蒙斯、德國魯爾區、法國馬賽、日本橫濱、韓國光州、清州等歐亞城市“文化之都”的風采撲面而來,帶來了濃郁的現代氣息。
據悉,這些展覽將持續至15日。
動態展演
精品節目互動項目異彩紛呈
“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在這場薈萃了亞洲文化瑰寶的盛會上,市民不僅能大飽眼福,還能參與其中,過癮互動。
藝術節開幕以來,日本、韓國、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蒙古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藝術團體奔走在泉州城鄉各地,將別樣的亞洲藝術風情,送到百姓身邊。
瞧!手中敲鑼打鼓,頭頂長纓旋轉飛舞——韓國“象帽舞”看得人目不暇接;竹竿張合碰擊間,舞者跳得輕巧而又灑脫——菲律賓“竹竿舞”帶來海島的節奏……不同的國度,表達熱情的方式千般不同。
再看!奏起馬頭琴,“呼麥”來助興,蒙古國男女對跳起奔放的蒙古舞蹈;輕舞羽扇、碎步前行,泰國姑娘小伙則顯“內斂”許多;日本“破天荒”舞蹈團以發自內心的迷人笑容演繹《天晴》,展示勇敢面對人生風雨和困境的信念……亞洲友人們將生產生活的快樂喜悅盡情分享。
7日開始,這些精品節目在市區各劇場和各縣(市、區)同時舉行,總共演出32場次,其中9支亞洲國家藝術團演出19場次、4支文都藝術團演出12場次、福建省歌舞劇院演出1場次,近2萬觀眾大飽眼福。
9日開幕的第四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吸引了境內外25個藝術團體300名演員參演,至今已演出58場。“太棒了,不愧為‘世界一流的偶人藝術’大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席、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長李延年說,木偶節吸引了世界一流的海外木偶劇團和國內極具代表性的木偶表演團體,共同展示異彩紛呈的木偶藝術,辦得非常成功。
不少特色展演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嗨翻古城的亞洲最大罐體裸眼3D燈光秀至今場場爆滿,風姿綽約的“東風韻 華服情”服裝展示專場秀讓不少女性“羨慕嫉妒恨”,而讓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觀后感動落淚的大型舞劇《絲海夢尋》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歐亞城際即時互動,是利用歐盟領先的城際互動技術,將歐洲和亞洲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兩地連接在一起進行實時互動。利用這項技術,自亞藝節開幕以來,“大麥倉”將“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和“歐洲文化之都”比利時蒙斯市聯系在一起,市民直呼為“歐亞文化之都的美麗碰撞”。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