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貧困,讓新一輪的扶貧攻堅向縱深推進?在我市安溪縣,“品牌+合作社+貧困戶”成為不少地方實施精準扶貧的有效新模式,讓不少貧困戶從中受益。昨日,記者走訪了該縣西坪鎮留山村,了解這一精準扶貧新模式給村莊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報記者 陳林森 文/圖
“品牌是解決脫貧 最有效的辦法”
“這是一袋老百姓都喝得起的好茶。”省派駐安溪縣西坪鎮留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段軍東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了“留山村”愛心茶。
環保而又簡單的牛皮紙包裝、僅有100元和200元兩個實惠價位,但這一包茶葉的特別之處在于包裝上的“留山村”商標和袋中的一封感謝信。信中說道,您購買一斤愛心茶,可能會為孩子換來一個嶄新的書包或是一套向往已久的漫畫書,可能會為老人添一件御寒的冬衣或是一床心儀已久的新棉被。
偏居西坪鎮西南一隅的留山村是省級重點扶貧村,也是安溪鐵觀音的發祥地。在這里,海拔1000米、山泉水資源豐富、生態絕佳,所產茶葉芳香醇厚。然而,多年來由于交通閉塞,山民淳樸而缺乏品牌意識,好茶長期養在深閨人不識,茶農未能得到真正的實惠,收入也得不到保障,最終扣上了貧困村的帽子。
如何讓更多人喝到留山村的好茶,成為當地村民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成為段軍東駐村的頭等大事。幾經走訪,段軍東逐漸認識到要想真正實現留山茶葉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產業化、品牌化的道路,前者需要聯合村民合作,后者需要實施品牌戰略,“這是解決脫貧最有效的辦法。”
合作社優先收購貧困戶茶葉
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扶貧辦的支持下,段軍東極力促成了留山茶葉專業合作社,并積極構思品牌名稱。琢磨許久后,合作社決定以村名申請注冊商標。去年12月,“留山村”正式上報國家商標總局注冊,并得到了申報受理單,獲許運營。今年6月份,合作社趁熱打鐵,與電子商務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通過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將“留山村”這一品牌逐漸推廣出去。
合作社收購茶葉有自己的原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優先收購貧困戶制作的茶葉,并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確保貧困茶農的利益。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們的廣泛認可。57歲的潘金彥告訴記者,近一年半來村里變化巨大,修好了路、裝好了燈、新建了村民文化廣場,“就連茶葉銷路也一下子打開了,增加了不少收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段軍東看來,品牌的魅力是永恒的,一旦品牌站得住腳,那么今后村子里的農特產品、旅游業等都能借助“留山村”這一品牌走出去,從根本解決貧困的問題。
扶貧小額信貸成創新試點
像留山村這樣走“品牌+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的扶貧村在安溪縣還有不少。因地施策、精準扶貧,今年全縣27個整村推進幫扶村計劃落實幫扶項目135個,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目前已開工建設102個,投入幫扶資金2040萬元。
為實施精準扶貧到戶,安溪縣緊抓金融扶貧政策,還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2013年10月,安溪成為全市唯一被省里列入扶貧小額信貸創新試點的縣,并成立了扶貧小額信貸促進會,與縣農村信用聯社協作,啟動風險金205萬元10倍額度的扶貧小額信貸,為貧困農戶貸款提供便捷擔保服務。
該模式遵循信用社日常貸法,實行利率優惠,切實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緩解了農戶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減輕了農戶利率負擔。據悉,今年扶貧小額信貸新增了信貸風險金50萬元,同時增加了郵儲安溪支行為協作銀行,將進一步擴大扶貧小額信貸額度,全年力爭完成2500萬元放貸額度。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