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時政要聞»正文

一場必須打贏的世紀決戰——來自基層的脫貧攻堅報告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11-25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增進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面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世紀決戰!

進村、入戶、見人——以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截至2014年底,全國還有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未來5年,在扶貧攻堅的決勝之際,扶貧方式必須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

按照中央部署,到2020年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解決5000萬人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制度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中央把脫貧攻堅的總賬算得很細,這本身就傳遞了我們黨打贏這場世紀之戰的堅強決心,”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長石茂彪說,“我們要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實處,務必進村、入戶、見人,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摸清每一戶貧困村民致貧的原因,找準辦法,帶領大家脫貧。”

務川是名列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武陵山區64縣之一。務川縣涪洋鎮前進村黨總支書記鄧天容隨口就能說出該村45歲村民嚴茂剛的家庭檔案——“2009年因為父親重病致貧,妻子體弱多病,母親需要贍養,小兒子在讀高三”。

“按家庭人均收入算,嚴茂剛家去年基本脫貧,今明兩年處于鞏固期。”鄧天容說,“像他家這個情況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返貧,居住地到外界交通不便是最突出的問題。因此,村里決心幫助他家易地搬遷。”

青海省玉樹市西北20公里處的甘達村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對口扶貧點。在這里,精準扶貧體現為針對貧困原因開出精確藥方、綜合施治、持續發力。

2010年玉樹地震后,中國扶貧基金會扶助村里組建了合作社,通過經營平價糧油盈利。甘達村合作社理事長更尕成林說,經過5年經營,他們已擁有超過150萬元的積累,建立了平價惠民商店,還設立了低息貸款基金,為需要救急的牧民提供幫助。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將甘達村的成功脫貧歸結為精準到戶、咬住不放、貼身指導的“追蹤培養式扶貧”創新。

扶貧先扶志——把國家扶貧決心轉化為個人脫貧信念

過去30多年,許多地方按照“先易后難”原則逐步推進扶貧工作,留給未來5年的扶貧任務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中央提出,要振奮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精神,堅定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決心。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必須拿出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和魄力,把扶貧攻堅的國家意志轉化為脫貧致富的個人信念。

以往“窮帽子”下邊的政策、資金、項目優惠,讓一些貧困地區政府不愿“摘帽”,這不僅制約貧困地區脫貧,也在消磨這些地方干部進取、創新的斗志。

為打贏扶貧攻堅決勝之戰,江西省修正對貧困縣的干部考核體系,對25個貧困縣重點考核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和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等指標。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縣長肖凌秋說,考核導向發生變化,“摘帽”成為貧困縣的重要工作目標,我們會更自覺主動地把精力和資金放到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身上。

“扶貧先扶志。”務川縣扶貧辦主任申春雨說,“要實現脫貧致富,首先必須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當記者在務川縣豐樂鎮廟壩村見到40歲的土家族“女漢子”馮勝書時,完全被她的笑容打動了。

馮勝書的丈夫叫田波,是廟壩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07年全家因田波的母親罹患胃癌致貧,2014年脫貧摘帽,今年還在鞏固期。

2009年起,馮勝書家種了18畝茶葉和10畝辣椒,今年茶園純收入20余萬元,辣椒純收入10萬余元。農閑時,馮勝書和丈夫還到浙江余姚打工,一年收入十六七萬元。馮勝書說:“之所以這么拼命掙錢,就是因為當初深切地感受到貧窮太可怕了!”

馮勝書家今年蓋了樓,買了車。談到未來5年的家庭規劃,她說:“我希望能把車換成‘四個圈圈’(奧迪)。”

她家堂屋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是她擬好請人寫的——“在家創業業興旺,出門求財財到手”,橫批是“幸福家園”……

務川縣蕉壩鄉沙灣村剛剛上任的黨支部書記李金華是個不到30歲、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說:“縣里對我們第一個要求就是把村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干勁鼓起來。過去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是一方精神富一方人。”

“摘帽”不丟青山綠水——堅持扶貧攻堅的創新與綠色并舉

堅持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并重,是中央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要求。細數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不難看出,越是貧困的地方,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依存度越高。在扶貧攻堅決勝階段,如何保護自然資源、擴大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關乎扶貧攻堅質量與效益的課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圍繞“既摘掉貧困帽子,又不丟青山綠水”,走創新與綠色并舉的扶貧之路,做了許多因地制宜的有益嘗試。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屬于武陵集中連片特困區。堅持環境友好型的扶貧開發,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堅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讓那里的群眾得到了實惠。

花垣縣十八洞樹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志剛原本經營一家小型鋅礦。武陵山區生態植被優異,野菜資源豐富。2008年,石志剛開始轉做生態農業,選中一種名叫紅香椿野菜,嘗試小面積人工種植。

目前石志剛通過承包租用農民土地已將紅香椿種植面積擴大到400畝,每畝收益穩定在萬元左右。他還創立了公司帶動農戶的合作社模式,鼓勵當地農民以土地、勞力、資金、技術等多種方式參股,已經有108家農戶與他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大多數是貧困戶”。

從開山采礦到發展生態農業,石志剛說,他得到的最大收益不是金錢,而是一方不斷升值的山水田園。

“乍看是青山綠水,細看是金山銀水”,貴州貴農建豐農牧集團首席執行官王建豐說,武陵山區的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物產豐富,把這里獨特的“山水經”念好了就是財富。

“只要我把當地的有機食品信息接駁到高效的電商平臺,這里的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脫貧致富啊!”王建豐說,他的理想就是給務川乃至整個武陵山區的農民當個“數字搬運工”。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勝階段。找準“好路子”,匯聚“金點子”,摘掉“窮帽子”——在向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征程上,我們志在必得!(執筆記者:孫聞,參與采寫:許晟、曹凱、劉景洋、高皓亮、李亞光)

來 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金環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不卡日本v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在线观看亚洲中文AV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