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勞樹德從小培養勞動好習慣
明后兩年泉州市將開展勞動教育實驗工作 建立多樣化勞動教育體系
核心提示
父母生病時,孩子會煮飯菜給父母吃嗎?衣服紐扣掉了,孩子會自己縫嗎?……這些看似平常的勞動,卻有不少孩子做不到。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單位”泉州市實驗工作動員會暨勞動實踐基地建設現場會上獲悉,今后,泉州市將深入開展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形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和以勞創新的勞動教育氛圍,為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跞菥W-泉州晚報記者曾聰虹通訊員蘇炳炎
形成校內外勞動教育網絡
市教育局局長鄭文偉表示,從小培養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未來享受生活的基礎。通過勞動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的職業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幫助孩子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規律,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踏實肯干、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泉州市目前已建成了12所可分別容納500名以上學生集中活動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每年到實踐基地活動的學生達30萬人次以上。此外,還建設了9所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活動中心、150所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100所青少年社會教育中心,許多學校也與周邊企業、商店、社區(村居)、部隊等建立共建關系開展教育活動,初步形成全市中小學生校外勞動教育網絡。
許多學校在上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同時,利用當地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勞技校本課程。如泉州師院附屬小學、晉光小學、石獅市實驗中學附小等學校設立烹飪教室,開設“學做泉州菜”課程;泉州六中、鯉城區實驗小學等學校開設刻紙藝術和泉州花燈制作課程;德化多所學校開設陶藝制作課程,安溪多所學校開設茶藝和滕鐵工藝制作課程,惠安多所學校開設石雕影雕課程,永春多所學校開設紙織畫課程……這些結合當地經濟特色、傳承閩南文化的勞技校本課程成為泉州市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泉州市已制定《“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單位”泉州市實驗工作方案》,將從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管齊下深入實施勞動教育,并接受福建省教育廳和教育部的評估驗收。
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相互滲透
據該實驗工作方案,泉州市將建立課程規范、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
泉州市將引導學校結合實際在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與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的課程;創造性地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進行互相滲透、互相融合,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形成勞動教育發展體系。
同時,泉州市要求學校將校外勞動納入教育工作計劃,落實每學年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少于5天,中學生不少于7天的社會實踐要求,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引導學校依托資源,開發適合中小學生勞動體驗的活動項目,使勞動課程多樣化、有特色。充分利用職業學校的實訓資源,拓寬勞動教育平臺。
此外,泉州市還將推進勞動教育師資培養與專業能力發展,探索建立勞動教育科學的管理與發展機制。加強示范引領,推動創建一批示范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的作用,適時舉辦學生勞動技術成果展示,定期組織生活技能比賽,并把學生勞動教育的考核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的要素和評優評先、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范疇,鼓勵、引導學生自覺參加勞動創新。
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
“開展勞動教育,靠教育部門單兵作戰不夠,需要家庭、社會共同參與。”鄭文偉表示,由于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少家庭對待孩子比較寵愛,對勞動教育重視不夠。希望家長教育并指導孩子從幼年起就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生活服務,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校每周要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或志愿服務活動,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公益事情積極做,引導學生踐行熱愛勞動的中華傳統美德,發動家長共同參與勞動實踐資源的開發,給孩子勞動實踐提供條件,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與需求,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提高綜合素養。
泉州市還開通了“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單位泉州市實驗工作”的專題網頁,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共同營造學生勞動教育的良好發展環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